当前位置: > 励志故事 > 梅兰芳的励志故事


梅兰芳的励志故事

时间:2023-03-21 05:01:02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点击数:58    

梅兰芳(1894-1961),本名澜,又名鹤鸣,小名裙子、群子,字畹华,一字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搜索,艺名兰芳 原名梅澜,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

他是卓越的戏曲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青年时代从艺在京剧表演艺术上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后来又勇于革新,编演新戏,使京剧在各方面都出现了新面貌。他所创立的 “梅派”艺术,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他还是让京剧走向世界的先行者,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大师。梅兰芳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品德高尚,演技精堪,在艺术界和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声望。

刻苦学艺梅兰芳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他的祖父梅巧玲是早期京剧的名演员,是 演旦角的。父亲梅竹芬也是京剧演员,在梅兰芳四岁那年就去世了。伯父梅 雨田是有名的琴师和笛师,为京剧、昆曲伴奏,会戏很多。梅兰芳在长辈的 熏陶下,从小就喜欢看戏、听戏。

八岁的时候,他开始学戏了,学的也是旦角。男孩子学旦角,扮演女角 色,唱、念、做,都要模仿女性,用假嗓唱、假嗓说。这就需要刻苦练习。一开始他的天赋条件并不好。有时候一出戏,老师教了多时,他还没有学会。有一次,一位老师见他学得慢,生气地说:“不行,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就放弃了他

梅兰芳脸红了。他下决心一定要学出样子来,就用心琢磨、反复学。一 段唱,一般唱六七遍就会了,他却要唱二三十遍。渐渐地,他练出了一条又 宽又亮又圆润甜美的好嗓子,唱出来让人特别爱听。成名之后,他有一次又 见到最早教过他的老师。老师不好意思地说:“我那时候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您别这么说。”梅兰芳说,“我受您的益处太多了,当初要不是挨您 一顿骂,我还不懂得奋发上进呢!”

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点近视,眼皮下垂,眼珠也缺少神气。而旦角在 台上的眼神特别重要。怎么办呢?后来他养了几只鸽子。每当鸽子飞起来后,他就用眼睛随着鸽子飞翔而转动,越望越远。这样天长日久,他的眼睛,毛 病没有了,变得特别有神,直到老年,在舞台上演出,还是光彩照人。

有些人总以为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是天赋条件好,其实应主要归功于他的 刻苦学习努力钻研。

唱红了梅兰芳从十岁起就登台演戏了。十四岁那年,他搭喜连成的戏班,正式 参加演出。

“喜连成”后来改名叫 “富连成”,是我国最有名的京剧科班,培养了许多京剧名演员,像侯喜瑞、马连良、谭富英等。梅兰芳和这个戏班 一起演戏,又学了不少戏,丰富了自己的表演经验。

刚开始演戏,梅兰芳主要是演唱工戏,就是在舞台上以唱为主,像 《二 进宫》、《三娘教子》、《祭江》、《玉堂春》等。这些戏,只要嗓子好,唱得字正腔圆,都能受欢迎。可是后来,随着清朝灭亡,社会进步了,群众对京剧的要求也高了,不再满足只听唱,而要求看那些有内容、有表演的戏。

梅兰芳心想:“看来,只演重唱的青衣戏,不能满足要求了。我要把戏路子放宽才好。”

于是,他又向老师们学了不少偏重身段、表情和武工的戏,像《穆柯寨》、 《樊江关》、《虹霓关》等,果然受到欢迎。梅兰芳经常观看同行们的演出,从他们身上学习人家的长处,化为自己所有。昆曲,是一种古老又典雅的剧 种,具有丰富的表演技巧。梅兰芳就又和前辈艺人学习昆曲,演出 《思凡》、《春香闹学》、《游园惊梦》等名剧,这样,他的演技大大提高。

还不到二十岁的时候,梅兰芳就在北京唱红了。后来,他到上海演出,也一炮打响。他那甜润大方的唱腔、俊美的扮相和细致的表演,受到观众的 赞扬。本来,京剧的旦角戏不如老生戏 “吃香”。旦角演员一般唱不了“大 轴”戏,就是每场最后的一出。可自从梅兰芳出现之后,旦角戏能唱大轴了。许多人到戏园子看戏,就是为着他来的。梅兰芳的声望超过了前辈人,连当 时的 “京剧大王”谭鑫培也说:“如今胡子(老生带胡子)唱不过旦角啦!”

创造“梅派”梅兰芳打下了深厚的艺术功底,把传统剧目演得十分出色,得到了观众 的承认。但是他并不满足。

“我们要创新,演新戏。”他说,“我看了新兴的话剧,话剧的剧目很 多是反映现实的。我想京剧也可以这样做。”

“对。咱们也编些时装戏演。”大家都赞同。

时装戏,就是描写现实生活的戏。因为演员要穿现实生活中的服装上场,京剧传统的表演方法用不上了,需要用新的方法演。而且在化装、道具上,男演女的困难更大了。梅兰芳知难而进,很快排练出 《孽海波澜》、《邓霞 姑》、《一缕麻》、《童女斩蛇》等戏,上演了。

“京戏也演时装戏啦!”观众们互相传说着,“演得还真不错。”

梅兰芳为京剧演现代戏开出了一条路。他又集中精力编演古装戏。传统 京剧在旦角化妆上存在许多问题,因为大都是男扮女,在发式、服装、扮相 上缺乏女性特点,而且缺少舞蹈,舞台效果差。梅兰芳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排练了大批新戏。在这些新戏中,他扮演的古代妇女,头饰变了,服装变了,扮相也十分美观。不仅如此,梅兰芳还为许多角色设计了舞蹈。如 《天女散花》中的长绸 舞,《霸王别姬》中的剑舞,《西施》里的羽舞,《太真外传》里的盘舞,《嫦娥奔月》里的花镰舞,《廉锦枫》里的刺蚌舞,等等。从此,载歌载舞,声情并茂,绚丽多彩,成了梅兰芳演戏的突出特点。

梅兰芳还努力学习古典文学。他读过曹植的 《洛神赋》以后想:“这个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是很有神话色彩。如果编一出有诗意的歌 舞剧演出就好了。” 于是,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京剧 《洛神》编出来了。舞台上,梅兰芳扮 演的洛神,驾着云雾,身披长纱,宛如天神下凡。在川上相会一场,三层高 台上,洛神和众仙女边唱边舞,把观众引入了神话世界,非常精彩。

梅兰芳的新戏,使京剧舞台焕然一新,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的热烈 欢迎。他的名声更大了,因为表演自成一派,被称为 “梅派”。1927 年,北京 《顺天时报》举办京剧旦角评选。梅兰芳与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获前 四名。从此,“四大名旦”被人们公认。

把京剧介绍给世界京剧是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被称为 “国剧”。现在,京剧已被世界各 国人民所知晓。而最先把京剧引向世界的就是梅兰芳。

1919 年和 1924 年,梅兰芳两次率剧团到日本演出。日本人过去对中国 戏曲不大了解,看了梅兰芳的戏,他们说:“京剧不用布景,但演来有声有色,令人钦佩。梅兰芳的表演也是无与 伦比的。”

梅兰芳又决定把京剧向西方介绍,自费去美国演出。剧团为准备工作花 了很多钱。1929 年底,剧团就要出发了。不料动身的前两天,从美国打来电 报,说美国现在经济危机,市场不景气,演出恐怕观众少,可以推迟。有的 朋友对梅兰芳说:“这件事你自己拿主意。如果到美国不上座,你就破产了。”

梅兰芳沉思了一会儿说:“欢送会已经开过,船票已买好,如果又不去,我的声誉必会一落千丈,我也会情绪低落的。”

“那,你的意思是……”

“走,按原计划上船。这是一次冒险,但我必须冒险!”

梅兰芳说完,把电报撕碎扔进壁炉内。他如期在 1930 年 1 月到达美国。第一天演出完了,他对在美国讲学的南开中学校长张彭春说:“今天的戏,美国人看懂了吗?”

“看不懂。情节太细了。”

梅兰芳激动地说:“张先生,请你帮我挑选剧目,一定要让美国人看得懂。如果我的演出 失败了,中国的文艺也没有光彩呀!”

在张彭春等人帮助下,梅兰芳果断地改换了剧目,又加强了舞台的布置,突出了东方艺术美。结果,他的演出大获成功。美国人评论说:“看了梅兰芳的表演,原来不理解的,懂了。中国戏是艺术的真实,比 生活的真更深刻。”

梅兰芳先后到华盛顿、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演出,还会见了 电影大师卓别林。东西方的两位艺术大师一见面就热情地交谈起来。卓别林说:“早就听到你的名字,今日幸会,想不到你这么年轻。”

“见了你,我简直认不出来。你的翩翩风度和舞台电影上判若两人呢!” 梅兰芳说。

1935 年,梅兰芳又率团访问了苏联,同样获得成功,有时竟谢幕达十八 次之多。他还与着名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等会了面,交流了 各自的艺术。 梅兰芳的出国演出,使京剧艺术从此走向了世界。他自己也成为一位有 巨大影响的文化使者。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旅游,都把见到梅兰芳,看他的 戏当成重要的内容。中国戏园里也出现了外国观众。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