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人生感悟 > 中国人爱面子


中国人爱面子

时间:2017-03-30 20:00:00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点击数:151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与两千年儒家思想的熏陶是分不开的,儒家思想教导人们要重视“礼、义、廉、耻”。“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既张,国乃富强”。

面子,是中国人考虑最多的一个话题。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都知道时时处处爱面子。

面子问题既然如此重要,那么,面子是到底是什么呢?

翻开词典可见,“面子”原意为物体的正面、表面、外表等含意,后引申为脸面、票面等,通常被理解为名誉、声誉、威望、商誉、信誉等。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面子”一词的含意特别复杂,“给不给面子”有时只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中国人爱面子真可说是古今中外少有的,往往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外国朋友有时看了直摇头,叹说:不可理喻。

中国有句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说的就是中国人爱面子,遇到有损家族或家庭的不名誉之事(大而言之,甚至国内的不名誉之事,有时也被称为家丑),如子女不孝、妻子被虐待、丈夫怕老婆、女儿被人欺辱等,宁可憋在心里头,也不愿说出来,生怕别人知道了会丢面子、遭人齿笑。甚至有时都到了只要面子活受罪的程度。常听中国人在劝解家庭纠纷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打破门牙往肚里咽。你想想,门牙打破了都不愿让吐出来,害怕丢面子,还有什么事不能忍受的呢!真是可悲、可笑极了。

中国人爱面子,有时也表现为一种气节或骨气。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士可杀,不可辱。爱这样的面子是可敬的。

不过,中国人爱面子,通常只是爱自己、家人或朋友的面子,对人家的面子有时非但不照顾,而且故意毁损。正像有句话说的那样: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事实也确是如此:有些人无聊到以损坏别人的面子为消遣。

俗话说:凡事总有个度。中国人的面子问题也是如此。

曾听说一个近似荒诞的故事:一对老夫妻,几十年来从没见到红过脸,除了没孩子,也没人见过他们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周围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们是和睦夫妻,日子过得一定很幸福,并被作为模范夫妻称颂着。实际上,老两口从结婚时起就没同过床,感情一直无法交流。但由于双方虚荣心太强、太爱面子,谁也不愿别人知道他们夫妻间的事,更不愿带头提出离婚,就这么一拖再拖。为了面子,他们在人前强颜欢笑,背地里淌眼抹泪。这也是中国人的面子问题在作怪。何苦呢?

为了面子,中国人请客,总要打肿脸充胖子,不管是请一个人还是几个人,都要满盆满碟的往上端菜,一摆就是一大桌,还口口声声地说“没菜!没菜!”;为了面子,中国人可以摔锅卖铁地去出人家的礼金,不是有句话说:人情大似债,头顶着锅儿卖。但中国人的礼数似乎也太多了点,什么结婚礼、小孩十二天礼、满月礼、抓周礼、过十岁礼、过四十礼、升学礼、参军礼、乔迁礼、过寿礼、丧礼等等,名目繁多、数不胜数,加上中国人本来就多,真是没完没了;为了面子,中国人吃了亏、上了当常常自认倒霉,唯恐别人说三道四;为了面子,中国人有时甚至可以去违法犯罪掉脑袋……

中国人都知道一句话:鬼迷熟人。并不是真有什么鬼去迷惑什么人,只是打个比方而已,意思是说消费者在购买熟人的东西时经常吃亏上当,不是缺斤少两就是价钱贵了,还有就是买到次品、劣品、不合格品甚至危险品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因为中国人太爱面子了,宁可让人坑了,也不愿当面计较,以免让人觉得这人没涵养、没品位、没修养。熟不知,一些商人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故意蒙骗熟人,赚取昧心钱。

中国的三角债令人头痛,与老总们看面子有很大关系(国企的老总更多点,反正不是自己的钱,做个顺水人情,不愿撕破脸皮得罪人);熟人之间借钱,也是看面子;以至于有些面子软的人,钱借出去了,却不好意思去要,遇到自觉点有点良心的还能早些归还,要是遇到不自觉或耍赖的人,只好吃了暗亏。

中国的传销屡禁不止,其根源也是在于中国人太爱面子。谁都清楚传销是个骗人的玩意儿,且早就被国家作为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予以取缔,却怎么也杜绝不了,为什么?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传销就是靠面子运转下去的,没有面子也就没有传销。靠面子?靠谁的面子?靠亲戚、朋友、同学、同事……一切熟人的面子。这么说来,我们咬牙吃了暗亏,给了别人面子,却不一定是在做好事,或许就是在协助熟人违法犯罪干坏事。呜呼!做人真难。

看看人家国外是怎么做的。我到国外做客,有时即使是到一些很富裕国家的很富裕的人家吃饭,主人也只是挑选客人喜欢(有时只是主人喜欢)的几样饭菜端上桌,并不为夸耀富有而铺张浪费。邓小平同志当年到英国访问,报纸上也只是报道撒切尔夫人拿三四样简单平常的东西招待他的。在国外经常能看到许多老外(包括一些有钱人)到饭店吃饭后,把吃不完的东西打包带走。看人家老外多实在。说真的,中国人有必要在这方面多学习国外的经验,以改掉这些虚荣爱面子讲排场的坏毛病。

中国人爱面子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临潼斗宝的典故;到了东晋,有了石崇和国舅斗富;到了隋朝,因为爱面子,隋炀帝命人用丝绸裹树、免费供应外国人用餐;近现代爱面子的例子也太多了,举不胜举。

中国人爱面子,有些外国人又何尝不是?不信你看,在英国小说家毛姆的《午餐》中,主人公‘我’就曾因为爱面子而打肿脸充胖子,结果一顿午餐整整花去了‘我’一个月的生活费。古代日本的武士每当比武失败,就觉得极度的没面子,往往以自杀了结自己。

表面上看,给不给面子是单方面即可决定的事;事实上,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面子总是双方面的事,给不给面子也必然是双方面的事。任何一方不管、不顾、不看对方的面子,另一方也就没有必要给面子,更没有必要受所谓面子的拘束。单方看面子,最终吃亏的总是看面子的人。吃了亏不要紧,别人还要说你笨、说你傻、说你呆。吃亏、上当并不是福,不是吗?

古往今来在国人的眼中,“面子”事关一个人的尊严和名声,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中国人“爱面子”的习性根深蒂固,从帝王将相到布衣平民,从耄耋老人到懂事孩童,无不把“面子”视为地位和声望的代言,把“面子”视为自己的第二生命。因此,自古以来国人的“爱面子”情结由来已久,这是地球村里其他国家远所不及的。

“爱面子”在官场那是相当地突出,上至皇帝老儿下至乡官村官,无不把“面子”视为炫耀权力的象征。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