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人生感悟 > 戒除傲慢,谦虚使人进步


戒除傲慢,谦虚使人进步

时间:2017-04-10 21:06:50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秩名  点击数:370    

自古以来,谦虚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谦虚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传统,具有广泛的认同度和认知度。“满招损,谦受益”是中国的一句古话,早在《尚书》中已经有了,以后历代引用不辍,一直到今天,还经常挂在人一们嘴边,成了一个真理。

三国时的吕岱位高权重,声名显赫,但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他的朋友徐厚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吕岱的缺点。吕岱的部属对徐厚不满,认为徐厚太狂妄,并将此告诉了吕岱。可吕岱反而更加尊重乖亲近徐厚。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徐厚啊!以后我从哪儿去听到自己的过失啊!”

一切真正的伟大的东西,都是淳朴而谦逊的。凡是有真才实学者,凡是真正的伟人俊杰,无一不是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人。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谦虚的人大都虚怀若谷,彬彬有礼;而傲慢的人往往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所以,谦虚的人让人觉得可亲可敬,而傲慢的人让人反感。

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画得一手好画。他向著名画家齐白石大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全不因为自己是京剧名角而自傲。有一次,齐白石和梅兰芳同到一个人家中做客。齐白石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宾朋皆社会名流,或西装革履或长袍马褂。齐白石显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兰芳到了,主人热情相迎,其余宾客也都蜂拥而上,一一同他握手。可梅兰芳知道齐白石也来赴宴,便四下环顾。忽然,他看到了被冷落在一旁的齐白石,就让开别人一只只伸过来的手,挤出人群向齐白石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并向他致意问安。在座的人见状很惊讶,齐白石深受感动。几天后,他特意向梅兰芳馈赠<雪中送炭图》,并题诗道:“记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梅兰芳不仅拜著名画家为师,他也拜普通人为师。有一次他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他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人指出:“l司惜娇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坐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千古不变的法则,因为一旦骄傲,若不改正,将会祸端骤起,于己不利。

五代时,晋王李克用带着对梁、燕、契丹的遗恨而死。临终前,李克用留给儿子李存勖三支箭,嘱其复仇。李存勖不忘父亲的遗志,出征时将三支箭装入锦囊,凯旋后则祭祀在祖庙,以此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在此强大的推动力下,李存勖攻城略地,灭燕破梁,又打败契丹。“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可是当后来天下已定,大功告成时,李存勖却变得骄傲自满,纵情声色,致使上下离心,国运日衰,三五年后就祸端骤起,他最后被乱箭射死。

谦虚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它造就了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么多的伟大人物。但谦虚太过,则容易被人误解为虚伪。

马东是一名大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总是表现得很谦虚。

当受到老师表扬时,他总是说,我差得还很远。当同学夸奖他时,他会说,本人愚蠢透顶,傻瓜一个。当他有问题请教别人时,他会说,麻烦您,请多多指教。别人有了成绩,他总是好好地赞赏一番。他有了成绩,从不在别人面前提起。

可以说,马东的腰经常都是呈弓字形的。当他见到班长就全力把腰弓下来,也就是常说的点头哈腰,以此表示对班长的“尊重”。

可是后来他发现,同学们不但没有因此而夸奖他,反而离他越来越远了。因为他的过分谦虚让大家觉得他很虚伪,总是用缺乏人情味的“谦虚”拒人于千里之外。

谦虚与虚伪不同,谦虚是内在的、真挚的,虚伪是外在的、口头的。谦虚是一个人正确对待自己,其本质特征是实事求是的真诚,而不是矫揉造作。如果一个人时时处处说自己不如人,却又时时处处想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别人稍不如己意就哭哭闹闹,这不是谦虚,而是地道的虚伪。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

真正的谦虚是对虚荣心进行反思后的产物,是一种内心谦和、外表柔顺的精神和行为,是一种有了功名仍然保持低调,不断学习和上进的高尚品质!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