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人生感悟 > 党员干部应慎防掉入“社交陷阱”


党员干部应慎防掉入“社交陷阱”

时间:2020-02-21 04:00:01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何文丽  点击数:63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推行,各种网络社交工具层出不穷,功能强大,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一种便捷的沟通方式。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也使广大党员干部也成为了网民中的一员并遨游其中,一些“网络陷阱”正悄悄的逼近而不自知。抢红包、发帖子,转文章等行为,在普通百姓看来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对党员干部来说,必须小心提防,慎之又慎,切不可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以免掉入“社交陷阱”。党员干部究竟应该如何使用社交工具,如何在使用社交工具的同时找准自己的定位?(11月1日,人民网)

在信息时代,各种社交软件种类繁多。我们虽然能利用社交网络便捷、活跃、迅速的特点快速发布信息,然而网上的错误信息也可能被快速传播,导致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有些党员干部时常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他们在网上看似“自由”的言行,却有损于党的形象,被社交网络放大后,甚至会引起整个社会轰动,产生极大的破坏力。

比如之前,云南旅游圈因为一首诗受到不小“震动”。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市场开发处处长黄林武在微信群中写诗称,“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证明你也不过是一只苍蝇而已”,把批评云南旅游问题、报道负面新闻的人视为“苍蝇”。此言一出,随即引来各方热议,云南省旅发委对此回应称,黄林武系发表个人言论,不代表官方态度。

诚然,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公民一样,也有权利在网络空间发表评论、转载文章,但必须把握好自身的定位,坚定政治立场,在网络上转载文章时,应首先对文章进行甄别后再发布。尤其是在“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时代背景下,作为党员干部应带头自觉抵制网络“负能量”,对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的网络“负能量”,更要及时予以制止,勇做“朋友圈”里的“清道夫”。

社交网络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社交网络的言行具有更广的辐射范围和更大的影响力,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该增强自律意识,自觉规范“网络言行”,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