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创业励志 > 湖南湘潭肖克和建桥修路脱贫致富


湖南湘潭肖克和建桥修路脱贫致富

时间:2021-12-16 04:01:01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点击数:217    

省定贫困村湘潭县花石镇泥湾村被村民戏称为“烂泥湾”,曾经因为交通不便、经济贫困,始终难以脱贫致富。

“一条大河分两岸,南北对目两相望,亲友相见得半天”,是这里的真实写照。狭长的涓水河将两岸良田隔断开来,切断了交通,包括泥湾村在内的40多个村的10多万村民,要绕道10公里外的一座跨河桥过河。60年来,几代人想修桥而不得,17人曾因渡河坠入水中被夺走生命。

2017年1月,笔直宽阔的杨家渡大桥建成通车,大桥上行人如织,偏居一隅的小山村迎来了八方客商,一条致富之路已经铺就。

暖阳映衬着碧波荡漾的涓水河,热气从奔腾的河水中蒸腾而上,仿佛讲述着“山乡巨变”背后一位扶贫干部“不忘初心”的情怀。

扛大旗:修来“保命桥”

“一人当先、两县连通、三个乡镇、四十联村、五月辛苦、六月通车、七百万造价、八个桥墩、九久期望、十万人的幸福!”时值新年元旦,又逢杨家渡大桥建成的泥湾村“双喜临门”,家家户户张灯结彩,70多岁的老支书兴奋地吟唱他为大桥作的诗。

诗中所指的“一人”,即湘潭市政协副主席肖克和。

村支书介绍,离泥湾村最近的一座跨河桥在10公里之外,以前村民若想过河,只能靠摆渡和一座木头做踏板的铁索桥,每次过河都提心吊胆。“60多年来,就有17个村民因渡河被淹死,你说痛心不痛心。”说这话时,老支书脖子上青筋清晰可见。

早在建国初期,杨家渡就规划建桥,但一直未能实现。村民们介绍,计划一再搁浅一是大桥建设耗资巨大,资金无法落实;二是修桥涉及两个乡镇40多个村,不容易协调。

转机出现在2015年,肖克和担任泥湾村扶贫联系点责任人。当他第一次到村走访时,农户们纷纷向他反映:别的什么都不要,只想建成一座大桥!

肖克和曾经做过交通局局长,对交通的重要意义太清楚了:只有破解桥的困局,才能让小山村拥抱外面的世界,迎来致富的机遇。他暗下决心:要把杨家渡大桥建设作为精准扶贫的突破口!

说干就干!肖克和发挥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请来专业团队编制规划,高标准设计方案、预算建设资金,分析筹资方案、跑部门要政策……

2016年3月1日召开建设筹备会;3月份完成地勘、测量、可研、设计、专家评估;4月获得湘潭县发改局立项批文,并通过县、市交通部门将项目纳入省交通厅“十三五”渡改桥规划;5月通过市局专家评审;6月工程挂网、工程预算审核;7月完成招投标;9月8日,大桥顺利开工……大桥建设紧锣密鼓,50年修桥梦终可期!

建成后的杨家渡大桥连接花石镇泥湾村和青山桥镇新铺村,为7×20米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桥宽9米,总长145.255米,该桥建成通车,将惠及40余个村、15万人。

快过年了,村民们纷纷走上杨家渡大桥,过河走亲访友、购置年货,“保命桥”的开通,让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踏实。

有情怀:为了心中的“牵挂”

建桥修路,并非肖克和一时冲动。

“这些年在基层工作的经历,让我对贫困群众有着天然的感情”。肖克和深情地回忆,从生产队出纳、保管、计工员,到担任市政协副主席,农村的贫困状况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对贫困的切身体会激发了他强烈的扶贫情怀。

正是这份情怀,让他愿意去改变贫穷和创造美好。

建设前期的各方沟通、协调、审批、筹资,谈何容易!修桥预计需要800多万元资金,肖克和就四处找人“化缘”,多次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向上级领导汇报,解决建设资金问题,最终获得发改部门批文并纳入省交通厅渡改桥规划。

“每个部门我都自己跑,经常感觉腿都要跑断了,但一想到心中牵挂的那些村民,他们热切期盼的眼神,那些因河水丧失亲人的痛苦,马上就有力气了。”肖克和说。

为了保证大桥质量和安全,他多次召开专题会、到现场检查,为大桥的建设增添了安全砝码。先后与村两委成员、党员干部座谈20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6次,召开大桥建设协调会、调度会不下20次。

受累费心不说,肖克和还遭遇过冷遇。建设资金到位了,个别村民质疑肖克和会不会“捞一把”就走?肖克和做出“五个不”的承诺:大桥建设不送一分钱、不发一分钱、不吃一分钱、不浪费一分钱、不收一分钱,就连自己的侄儿想参与招投标也被他排除在外。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他的感召下,十万群众的建桥梦终于圆了!

退休绝不退责,带来脱贫“活水”

已经年届60的肖克和2016年10月退休,有的村民曾背后议论他是不是来“度假”的。肖克和知道后坚决表示:虽然快要退休了,但是绝不会退掉身上的责任。

“肖主席真的是把自己当作泥湾村的人,快要退休的人了,还来这乡里吃苦,挽起膀子就干,不搞花架子,为泥湾村脱贫带来了‘活水’。”70多岁的村民张建国说。

这活水,来自人心。村民们看到非亲非故的肖克和每天都在为村里的发展奔走,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身安心即安。有技术、有创业激情的能人不再远走他乡,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村民赵智华就是“留下”的代表人物。赵智华在外打工多年,回家乡后成立了爱明蔬菜专业合作社。“以前想发展产业也是有心无力,现在桥通了,山里的有机蔬菜可以运到城里,订单雪片一样飞来,比起外出打工又轻松、赚钱又多。”赵智华笑呵呵地说。

和赵智华一样,“小老板”转型回村发展的还有不少。小康田园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训清水稻种养合作社、孟良家禽生态养殖场,香美黑山羊种养基地、野禽养殖场等一个个创业项目,点亮着村民们的致富梦想。

宽阔笔直的大桥横跨,带来的巨大福利远不止这些。当地盛产湘莲,但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泥湾村正在谋划湘莲产业发展思路;泥湾村好山、好水、好风景,正在积极打造全域旅游景区……泥湾村正在变成幸福湾。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