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励志故事 > 付出努力成功的事例


付出努力成功的事例

时间:2022-10-15 05:01:01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点击数:27    

付出是一种快乐,我们享受其中。懂得付出的人是最懂爱的人,也是最幸福的人,还是离成功最近的人。以下是励志人生小编分享的付出努力成功的事例,一起来和小编看看吧。

付出努力成功的事例(一)

成功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魅力”马英九感恩父亲教诲——

父亲“逼”出完美人格

“稀有动物”是人们对马英九的形象化评价。作为台湾政界一颗耀眼的明星,马英九的人格魅力是更为引人注目的光环。自然而然流露出谦恭、温和、自律、俭朴、勤勉、清廉的中华传统美德。每每提及此,其父马鹤凌就一脸骄傲,显得非常自豪。马英九之所以人格完美,无疑是父亲“逼”出来的。

1920xx年11月,马鹤凌出生于湖南湘潭县白石乡马家堰潭口村,后考入中央政治大学。1948年赴台,先后任职于国民党台北市党部和国民党中央考核纪律委员会。

马鹤凌与妻子秦厚修共有5个孩子,马英九是唯一的男孩。马鹤凌从不讳言自儿子出生时起,就将自己的远大抱负全部寄托给他。为儿子取名“九”,则是希望他有“九思之德”,“九经之志”和“九如之身”,去实现马家祖辈未能实现的抱负。

这种寄望日后转变成对马英九的严苛教育,马鹤凌除给儿子制定雷打不动的“学习时间”,规定儿子必须清早6点起床读文籍习字外,同时也向儿子灌输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以“国士”风范培养这个独子。他一生深受曾国藩的影响,曾以曾国藩的“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送给儿子作座右铭。马英九受“特别费”风波困扰的时候,曾经用“打脱牙齿和血吞”来形容自己的心情,而这句话恰恰就出自曾国藩之口。难怪,有评价说“马英九有曾国藩气象”。

仕途上“子大父小”

马鹤凌与马英九的仕途发展还曾有一段“子大父小”的时期。1981年马鹤凌出任“国民党台北市委员会(现台北市党部)副主委”,同年9月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马英九返台,出任“总统府第一局副局长”兼当时蒋经国英文秘书,3年后被拔擢出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现中央党部)副秘书长”,成为马鹤凌的顶头上司。

马英九曾形容父亲在他心中像“狮子”,相对于马鹤凌的潇洒直率,马英九从小便维持脸皮薄的乖小孩形象。随着马英九年纪渐长,严父对这个幺儿,也由指导、引导转为尊重。

20xx年五六月间,国民党为党主席王马之争相持不下时,马鹤凌虽说“切腹自杀”表明力挺连战留任,但连战确定无意续任后,马鹤凌即支持儿子的选战到底。对父亲流露的疼爱之情,马英九也感念在心,因此即使因马鹤凌的快人快语屡屡为马英九带来困扰,但马英九从不正面反驳,甚至为还有八旬老爸能耳提面命感到欣慰。

马鹤凌曾预立遗嘱,遗嘱中直言:“我有急性心肌梗塞,自知朝不保夕,特立遗嘱,寄望我儿英九继志述事,适时全力以赴,主张两岸政要,我对英九最大的愿望是,要活在大家心里,要活在历史上。”

只盼与父亲来生缘

20xx年11月5日,台湾民众看到了一个几乎泪流满面的马英九,也看到了一个很不一样的丧礼,这是马英九85岁的父亲马鹤凌的丧礼。“我站在床边,紧握他余温犹存的右手,噙泪默念:父子结缘55年,只盼来生再续缘”,这是马英九亲手写下追悼父亲的文章,丧礼这天发表在台湾报章上。除了这篇悼父文,马家不发讣闻、不开吊、不举行公祭,甚至不设灵堂,婉谢各界吊唁,遵循马鹤凌遗愿“后事一切从简”。马英九身为台北市长和国民党主席,为父亲冶丧做到“简朴”和“守法”,被舆论视为政坛典范,也显示出马鹤凌教子有方。

“父亲一生,官虽不高,权虽不大,但他一身傲骨、两袖清风、满腔热血、全身活力。他留给我们子女的不是有形的家产,而是修身、齐家、治国的理念与价值,这些才是我们子女最值得保存的资产。”马英九在悼父文的结尾写着,“泪眼中遥望西天,爸爸您好走,只盼来生再续父子缘!”

20xx年1月15日,马英九获胜台湾大选之后祭父,除向父亲报告竞选连任成功,也感谢父亲的教诲。“我特别跟妈妈讲,我说,我一生最自豪的,就是我们的家教。”马英九此时鼻头泛红,一度哽咽,“未来4年,我没有连任压力,但有历史评价压力,一定会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为社会、历史留下典范。”这位被父亲逼出完美人格的“稀有动物”将如何更好地带领台湾前行,让人拭目以待。

付出努力成功的事例(二)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付出努力成功的事例(三)

苏步青,1920xx年生,我国着名数学家、学者,曾任复旦大学名誉校长。他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在地里劳动:放牛、割草、犁田,什么都干。那时他想,这辈子肯定没有读书的机会了。

恰好,村里一户有钱人请了家庭教师,教他的公子读书。苏步青有空,就在窗外听听,随手写写画画。想不到,那位公子没学好,苏步青却因此学到不少知识。他的叔叔见他这么想学习,便拿出钱,说服苏步青的爸爸,把他送到百里之外的一所小学去读书。

在小学的第一个学期,苏步青考了个倒数第一名,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热忱地鼓励他。这使苏步青大受感动,决心发愤图强。真下了决心,情况就不一样了,从第二学期起一直到大学毕业,他每学期都考第一。

苏步青是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典范。他从小学起,就抓紧时间读了好多好书。进初中后,他的第一篇作文交上去,教师一看,那写作方法,很像是古代着名的《左传》的写法,便怀疑这是不是苏步青自己写的。上课时,老师要考考他,随便点了《左传》上的一篇文章,要他说说写的是什么。不料,他立即一字不错地把那篇文章背给老师听。这使老师和同学们大吃一惊:原来,他读《左传》读得能够背出来了!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