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励志文章 > 职场新人应该知道的几件事


职场新人应该知道的几件事

时间:2021-07-10 04:01:01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点击数:5    

刚入职场的我们可能会有很多的不懂,那么对于职场中的很多事情我们还是要知道的,那么接下来就请大家随小编一起来看这篇文章吧,也希望大家能在职场里面快速的成长起来。

外甥下半年大四,接下去一年都可以去公司实习。远在外地的姐姐特地交待我,要跟小朋友聊聊,说说职场上的事,指导一下。

虽然自己早不是职场新人,但面对后辈也从不会以自己老资格自居,尤其是现在知识更新迭代这么快的时代。所以并不是想摆老资格来教训人,而且这些年看过很多刚入职场的年轻人,表现的非常优秀。

前段时间面试了一位女孩,刚开始看到简历时,她的薪资要求远高于同龄应聘者。看了她的项目经历,岗位匹配度很高,就约见了。这位女孩是95年,毕业工作了一年。大三开始实习,大四就已经是独立承担某岗位职能,毕业后带着一个小团队在公司总部之外的某个城市独立开展业务。

听她介绍独立运营这项业务的复盘,从为什么和总部模式有所差异的项目定位,以及运营各流程优化的细节数据分析。我觉得她已经具备了新项目运营经理所需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真正打动我的,是在她身上看到了成长的潜力,从实习开始这个一两年时间里,如何从理论转化为实践到归纳出自己的产品模型、漏斗模型等等,我觉得这个女孩最重要是强大的学习吸收能力,快速建立了属于她自己对产品和运营逻辑的方法论。

在这一点上,很多工作过五年十年的人有时竞争力还不如她工作一年的,因为她依然有巨大的成长空间,而很多人只是靠着最初的半年一载积累的工作经验在重复性劳动。能力是什么,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方法论是会对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并最终提出适用的原则。那些拥有五年十年工作经验的人可能拥有很多方法,但是仅仅是针对熟悉领域,换一个行业或产品,能够让你快速进入角色发挥能力的是方法论。

最有安全感的不是你拥有多少钱,而是拥有随时赚钱的能力。一个做过千万亿万项目的人做失败以后很大概率可以东山再起,再次做到千万亿万,这就是因为掌握了方法论。

假如你是十年如一日在上班的,需要警醒了。有可能在你换下一份工作时,面试得到的评价会是,这个人虽然工作了十年,但是他的经验就是在第一年积累的。公司为什么要请一个只有一年工作能力却要给十年资历薪水的人呢。

职场新人在持续学习吸收转化能力和好奇心上是最旺盛的,当然仅有这些也是不够的,因此,如果说要给职场新人建议的话,我希望至少要从这几方面来努力

第一:主动

主动融入。公司曾经入职了一位新人,这位新同事第一天来公司报到,因为部门经理当天出差,所以部门引导没有人带领他,同事们可能因为陌生或者忙的关系,没有主动交流,第一天还没下班,这位新同事就跟人事提出了离职,原因是因为感受不到同事的热情。

这里面虽然部门负责人没有做好衔接,但是据我所知,那个部门的同事都是性格比较温和的人,就在于谁先开口说。如果我是新人,我会跟坐在旁边的同事,主动打招呼,以及自我介绍。可以就一些基础性问题请教老同事,也可以请一个同事把你介绍给其他同事。聊过几个之后我相信,你已经迈出了融入的第一步。

主动招呼主动微笑,会有一种亲和的力量,让人无法抗拒。融入团队,是职场的第一步。

主动学习。我们在读书生涯当中,上什么课程,以及学习重点是什么,学校和老师都已经给你定好了框架,所以你不用去思考该学习什么,而是在框架内把该学的都学好学精。在这成长过程里,很多人逐渐丢失了一项技能,就是主动学习。这个主动学习不是学习态度,而是知道自己要去学什么。

很多人还是习惯于学校那种方式,坐等教学。一个同事来了两个多月,有天提出来离职,理由是公司没有安排人给她系统地做专业培训,无法学到新知识。这听上去没什么不对,好像是合理的诉求。但是,从事这个岗位是因为你的资历或能力合适。即使刚招聘进来不是最合适,也是因为公司看到了你的潜力。这个潜力来自于哪里,你的学习能力。

现在学习的资讯和教材渠道太多,如果你想要学习,到处都有各类课程和书籍文章。你完全可以系统地去学习你想要掌握的专业知识,然后在实践中验证。而公司里的前辈同事角色就是在你不懂或者没把握时可以随时咨询。永远不要期待保姆式教学。因为公司里没有一个人有义务手把手培养你,除非你是体验生活的少东家。

主动找活。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之余,能够多做的请多做。岗位职责不是在公司的文档里也不在部门的岗位职责手册上,而是自己做出来。有新任务时多领取,在这以后,只要有同类项的业务,自然会首先想到你。你做的越多,职场领域就越广。

在职场里,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这个不可替代性可以有两方面:一是你的专业不可替代;二是做一头老黄牛。尽量做到第一点,但是做到第二点也不会差。多做吃亏的想法,最终会让你吃亏到底。

第二:多问

不懂就问。如果不懂,要问。不能自己不知道不懂不会做,然后闷声不响,最后布置工作的同事到点过来问你,你说不会做,这是职场大忌。

要问为什么。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多问一句为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了解做这件事的目的,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更快效率的去完成。比如设计师或者文案策划接到设计的需求,首先知道这个设计稿用在什么地方。使用场景的不同,设计的表现也是不同。比如,户外广告可能突出的是主图和标题,不需要小文字。如果是线上广告,你要考虑引导的文案及设计,让用户根据你设定的流程顺畅地进行下去。

当你接到任务时,站在需求方来思考这个问题,而不是马上去做,可以事半功倍。而了解了这个目的,你如果能够提出比需求方更好的改进建议时,你的价值和专业会慢慢凸显。多问一句为什么,就是执行者和管理者的差异。

最好的思考方式是任何时候站在你的上一级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样的你在机会来临时才最有可能抓住。

第三:条理

工作有条理。工作安排上有计划,需要借助一些工具类的APP,像我自己会使用苹果自带的IOS日历,临时性事务比较多时会用水滴清单。当然还有很多同类型的,像滴答清单,朝夕日历。选择合适自己的。

文档有条理。当你工作积累的越多,文档就会越来越多,这时需要你能快速寻找到某年某月创建的文档或者某份资料。很多人会碰到一种情况是,当你下班忘记带电脑或者偷懒不想带电脑回家时,上司突然找你要某个文件,你是赶回公司呢还是跟上司说明天再给。其实都不用,现在很方便,各种云笔记,让你随时随地可以下载转发以及随时修改。

推荐使用石墨文档或者有道云,可以按照工作项目分类,也可以根据不同时间节点分类。更重要的是,当你是一个团队协作时,比如一份文档,当你从第一遍修改到N遍时,连自己都不知道到底哪个是最后版本。现在这些工具早已可以帮助你轻松实现。

记住,办公软件在现在职场里只是基础,更要学会各种协作类工具,会让你事半功倍。

学习有条理。我们面对的是信息爆炸时代,无数的信息和学习的资源,这时候,快速学习和吸收是一种重要的能力。看一本学习类的书籍或者干货文章,需要自己进行结构性的整理。比如,我的习惯看完一篇文章或者书籍,会做思维导图进行巩固,把要点和步骤重新梳理一遍,一是便于自己再次翻阅,二是顺着思路复盘。

这是看完某篇分享文章做的笔记,用XMIND软件整理的,当然你也可以用其它的在线思维导图或工具。

重要提醒,收藏文章不等于你的知识,就好比,你买了书不等于你拥有了知识。

以上工具应用推荐我并没有收费,纯属自用推荐。如果产品方看到了,联系我支付劳务费我也不会拒绝。

娴熟地应用工具可以让你脱颖而出。打个比方,如果你在某个会议上,领导劈里啪啦讲了很多,你拿着一只笔一个本子记了很多,记到最后密密麻麻,领导只会觉得这个小伙子态度不错。但是,如果你听完之后做到这样笔记:

你的上司会油然而生一种感觉就是,孺子可教可培。上面这个应用工具叫幕布,可以让你快速厘清要点或思路,并把它呈现出来。

第四点 审美

这一点很多人不会理解,审美和工作能力有什么关系。我们社会正在转型期,消费升级,产品早已不仅仅是满足需求,而是要超出用户的期待。你看现在有创意或者可以成为美的产品是不愁卖,而且产品定价或粘性都高。

无论是实际的产品还是互联网的某项服务,都会涉及审美,审美的背后其实是品味。知道什么叫做美,这很重要。你的页面设计、UI、海报、包装、色彩、字体、大图、造型、场景、单页、卡片、礼物等等,都任何一项都会涉及到审美和品味,如果有这个,才能做出好产品。

怎样提高审美。先去大量的看,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品味。然后才会知道什么样才是难看的。

我认为今后最大的稀缺人才,就是具有高度审美和品味的产品经理。

第五点 同理心

同理心可以让你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和理解事物,你可以不认同他的观点,但是要理解他们看问题的角度。

当你和同事相处时,你需要同理心,这样沟通起来比较顺畅,能够理解对方岗位职责所在,才能更好地提出你的需求,可以构建更好的人际关系。

当你在设计产品时,你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考量自己的产品是否满足他们的需求,而是不是我有什么,然后怎样能把它卖给你。更多是你需要什么,我可以做出怎样的产品来满足你。

当你在体验流程时,设想自己是用户,在哪一步体验会卡壳不顺畅,在哪一步会让你有放弃的念头。当你在看一个设计稿时,设想自己是第一次见到这个画面的用户,是否明白这个画面要传达的信息,给你的第一感受是怎样。这样思考过后,你就能够提出修改意见。而不是简单的LOGO放大再放大,标题显目再显目。

同理心是一种职业能力,它更是一种对体验的敏感认知,这个体验是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角度来看待产品或事物。职场新人如果拥有这个,将会是无往不利的。

以上五点,拥有任何一项,都可以让你在公司立足,如果拥有三项以上,你在一两年就可以成长为优秀的人见人爱的职场新人。

现在早已经不是排资论辈的年代,还有很多职场老人躺在十年前二十年前的经验上。

我也时刻在提醒自己,要保持持续学习能力和好奇心。

希望你们也是,一起共勉。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