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人生感悟 > 面子是底层人的家当,里子是上层人的家产


面子是底层人的家当,里子是上层人的家产

时间:2018-02-23 19:07:15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韩老白  点击数:145    

每逢春节红包多,为情消得钱包瘦

前几天新闻爆出萧山经商的曹先生,从初一到初三,仅仅是包红包、请客吃饭、送礼等等人情消费,高达10万。

“人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前后,是萧山操办酒席的高峰时期。

现在的礼金日益看涨,最少也要六百元起步,多则上千,有的甚至过万,让人苦不堪言。

游子们面对亲友和乡邻举办的酒宴,虽然心中反感,但还得按照“老规矩”,打肿脸充胖子送上一份礼金。

除了结婚礼金,还有小孩子的红包。

两三年前,还只要包个一两百元的红包,但现在萧山的行情已经远远不够了。亲朋好友加起来十几个孩子,真的有点吃不消。 

这样的风俗和消费,让所有人大呼:不敢回家,不敢过年

春节是人情消费的史无前例的高峰期,婚礼、红包、送礼样样离不开真金白银。

春节7天,成千上万的支出大家早已司空见惯,让普通白领一夜回到解放前。难怪很多人调侃,回家前是Marry,回家后是二妞。

网络上一份调查显示,受访者中:

春节期间人情支出在500~2000元的网友占比最大,为37.2%;

其次为2000~5000元区间,占比为32.5%;

花费5000~10000元的网友占12.5%;

还有5.5%的人花费在1万元以上。

恐年族日益壮大,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不愿回家和家人团聚,流行旅行春节。

大年三十的朋友圈,不再是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家庭聚会的照片,而是世界各地的风景大片。

我有个同学,前几年离婚,特别怕回去被老家的三姑六婆逼着相亲,也怕父母抬不起头,还要给同龄亲戚朋友们的孩子包很多红包。

于是她干脆给父母买了旅游套餐,父母在三亚领略热带风情,自己在日本邂逅冰雪奇缘,分开旅行,不亦乐乎。

其实,人情消费何必非得用出手大方来展示自己混得不错的假象呢?面子心理,成了很多人春节不敢回家的主要原因。

美国作家丹·格林伯格说:“如果你想过上悲惨生活的话,就去跟人比较吧。”

比较得来的快乐是短暂的,从中带来的痛苦却是永恒的,因为总有人比你强,比你优秀,比你过得滋润。

尽管你已经很努力,很拼搏,你也很想生活得更好,但是,大多数人只在意比较而来的结果,却不在意我们奋斗的过程。

打赏别人,是为了满足自己

朋友跟我吐槽,自己过年的预算是1个半月的工资,因为没有孩子,也没有啥亲戚朋友要走动。

我们双方家庭都没有为了面子必须要去做什么的想法,更愿意把钱花在值得的人身上。

但很多老家的朋友为了这个很愁,好好的一个年,钱没了,还得不到休息,比上班还累。

这正是春节期间因为好面子而过度人情消费群体的真实写照。

说句不好听的,大部分人打赏别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

有一位作者这样描述春节期间毕业十年的同学会,大概是他见过最丑陋的同学会。

人生的分水岭已清晰可见,已完全褪去学生时代的单纯。每个人都变得居心叵测,面目狰狞。

华丽的包厢里全是人生的演员,华丽的衣服里全是生活的褶皱。

不论飞黄腾达还是落魄他乡,女同学们都要拼命抓住青春的尾巴,在脸上精描细抹,在衣柜里千挑万选,整出一副现世安稳、风韵犹存的样子。

春节就是大城市打工者回到老家之后的集体装逼最好时机,无论是同学会、家庭聚会、走亲访友,全都变了味儿。

为什么?国人好面子,其实本质上是因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打赏可以获得别人的感谢和尊重,是一种能够满足自尊的需求,但实际上这些过度大方的人会有一种错觉。

心理学上有一个聚光灯效应,有时候我们会不经意把一个好处放大到无限大,以为人人都会关注,其实事后别人早就忘记了。

如果是用打赏别人让别人能记住你的好处,真的不见得。

打赏别人还促成了互联网一种新的产业——网红经济的诞生,而这种现象已经蔓延到00后中很多并不具备收入能力的群体。

有的孩子偷了家长的银行卡几万、数十万的给直播间那些根本不认识的网红不停打赏,只为获得他们喊一声,我的王。

可见,家长们之间所谓虚情假意的打赏行为已经偷偷被孩子效仿,尤其那些平时没什么存在感的人,更要通过打赏别人来给自己的人生履历镶金,满足自己的虚荣情结。

一方面是自己的尊重层次需求,一方面是入乡随俗,环境和自我行为激发了春节现象级攀比,这笔账,高达十万,相当于一个普通工薪阶层一年的薪水。

你是什么收入就包多大的红包,非要打肿脸充胖子,甚至借钱送礼,只能说你实在是太虚荣,这些钱捐出去都比送出去有价值。

面子是底层人的家当,里子是上层人的家产

过年如何花钱,就能看出你所在的阶层。

我周围年收入十万左右的普通白领,平时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摆脱月光,一到春节到处吃喝玩乐应酬打赏,年终奖就像一阵龙卷风,刮来带走了一切,秒变年光。

但我有一个年入百万的培训师朋友,一年难得休几天年假,于是提前几个月就预留一部分开销给家人双方父母订好了机票,全家一起在国外跨年,有家人的地方就能团圆!

还有一个年入千万的互联网大咖,过年也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却闭门谢客,在朋友圈消失,原来是抓紧时间看书学习充电,准备年后的电商大战。

从过年花钱的方式就可以管窥一豹,收入低的人,过年就是里里外外装扮家和自己,买新衣服,换新行头,大年初一如果不穿新衣服会被人看不起。

收入高的人,过年就是亲戚朋友聚会团圆,趁着年假看书、旅行、好好休息、充实自己。

《非诚勿扰》上的常驻情感导师、心理学博士黄菡教授,曾经说:“我用华为,是因为我买得起苹果。”

为什么穷人用苹果,富人用华为?

不仅仅是因为大数据调查结果。使用华为Mate 10的用户大多为中青年男士,高学历、高管、老板;而使用iPhone8的用户大多为白领、学生、企业员工,以生活在三四线城市为多。

当然用iPhone的用户肯定不都是低收入者,有钱人也不少。

但是穷人会基于“口红经济”原理(当经济不景气时,买口红这种低端奢侈品满足虚荣心)而继续对苹果手机狂热的追求,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对于年收入100万以上的中产来说,购买价值不到一万的苹果手机对他们来说与月薪寥寥几千的打工族心理感受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他们可以理性的去选择性价比更高的电子产品。

面子是底层人的家当,里子是上层人的家产,越底层的人越在乎面子,相互攀比,越上层的人越在乎里子,提升自己。

摈弃负向攀比,不要为了别人刷存在感

好面子,讲排场,走亲串门爱嚷嚷,哪里是年味变了,是你攀比的心态、爱秀的模样跟过年无关。

心理学中有一个攀比效应,把人们日常行为分为了正向攀比和负向攀比。

倾向于正向攀比,例如比谁读书更多、跑步更快,能使人更加上进。

而往往偏向于负向攀比的人居多,包括嫉妒(见不得你好、仇富)、好面子(发红包、送大礼)、习惯性攀比等等,养成这种行为模式的人,只会越来越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中无法自拔。

曾经听到过一个佛教故事,小和尚发现师父和大师兄都得到了6个馒头,而他自己只得了4个馒头,于是找到师父。

师父把自己的馒头拿了两个给小和尚,小和尚吃得很撑,还说明天也要6个馒头。师父微笑着对小和尚说: “明天你要不要6个馒头,还是等会儿再说吧。”

很快,小和尚觉得肚口渴,然后就去喝了半碗水。接着,小和尚的肚子比刚才更胀了,而且有点儿发痛。这时,师父对小和尚说:

你多得了两个馒头,却并没有享受到它们的好处。相反,它们给你带来了痛苦。得到不一定就是享受。不要把眼光盯着别人,不要与人比,不贪,不求,自然知足,自然常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究竟怎样过一个轻松年,第一要义就是克服负向攀比心理,知足常乐。

正视自己真实身份认同感,不要把眼光盯着别人,不要花钱在三姑六婆面前刷存在感。

有一位诗人朋友说:“记忆中,年的味道,和新衣服布料的味道是一样的,都是新的。

提前两个周,新衣服就买好了,妈妈警告说,不许穿,要等到过年。

就这样等啊等,好几次晚上,偷偷打开妈妈放衣服的衣柜,把房门锁好,穿上,一遍一遍的照镜子。

在妈妈发现之前,赶紧原封不动的放回去。

那时的年,是“煎熬”的。

如今,过年衣服很早就买了,早早的穿在身上,洗衣液的味道早已覆盖,还要拍照发朋友圈告诉大家,我过的很好。

现在的年,也是“煎熬”的。

可是我依然热爱过年,因为,把时间和金钱花在过年真正该做的事情上,陪父母刷一次爆款电影,陪孩子逛一整天动物园,陪许久未见的朋友促膝长谈,不攀比、不跟风,年味儿就会回归。

作者简介:韩老白,富书签约作者,狮子座正能量辣妈,小清新文艺设计师,读研时担任校报主编,毕业后工作五年从设计院裸辞,懂点心理学,专注塑造女性职场、婚姻幸福力,愿我的文字,陪伴万千女性共同成长,简书,微博@韩老白。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