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励志故事 > 2015年决定你上天堂还是下地狱的一件事


2015年决定你上天堂还是下地狱的一件事

时间:2015-03-17 15:40:51   来源:励志中国  作者:网络整理  点击数:174    

一

有两个故事,常被我用来教导新人。

第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和尚跟一个屠夫是邻居。和尚天天早晨起来念经,而屠夫天天要早起杀猪。为了不耽误工作,他们约定做彼此的小闹钟,互相叫对方起床。多年后两人相继去世,屠夫去了极乐世界,而和尚却下了阿鼻地狱!为啥呢?因为屠夫天天叫和尚起来拜佛,而和尚却天天叫屠夫起来杀生……

第二个故事:白龙马随唐僧西天取经归来,名动天下。很多驴马来请教:为什么自己也很努力,却一无所获?白龙马说,其实我去取经时,大家在磨房里也没闲着,甚至比我还忙还累。我走一步,你也走一步,只不过我目标明确,十万八千里我走了个来回,而你们始终原地踏步而已。

每天都在做一件事,却不思考背后的意义,是可怕的状态。所谓“思考背后的意义”,就是设定目标。同样是走上一万里,有目标的叫“长征”,没目标的叫“流浪”。

就像每天看剧,目标是导演的人积累了技巧,目标是作家的人积累了桥段,目标是音乐的人积累了灵感,也有人做了收集和分类,积累了粉丝,而你只积累了黑眼圈和眼镜度数。

所以,如果你的2015还没有目标,那请从看到这篇文开始好好规划。这或许决定你在新的一年,是继续像驴马一样平庸,还是像白龙马一样卓越;是继续留在地狱,还是登上云端。

巴黎某著名杂志曾做过一次有奖征答:如果卢浮宫失火,而当时的条件只允许抢救一件艺术品,你会选择哪一件?

几乎所有的答案,都围绕着“是扛走维纳斯雕像呢,还是勇救蒙娜丽莎”争论不休。而最佳答案是:选择离门最近的那一件!

对于正在制定新年计划的你,这个故事有两点启发:

一)目标要小一点。

志向高远是好事,但高得够不着、远得看不见,这样的目标就只适合让你放在心里暗爽。就像维纳斯雕像固然金贵无比,可你却不是李元霸,结局只能是抱着她的大腿葬身火海。

合理的目标,应该是你踮起脚就可以够到那种。比如每天记住一个单词,每天做十下俯卧撑。不要觉得这些微不足道,做就比不做强,做下去就会有奇迹。每完成一个小目标,都会增强你的自信;当一个个小目标内化为你的习惯,那原先高不可攀的大目标,就会成为你下一个小目标。

二)目标要少一点。

有些人出于节约纸张和脸面问题的考虑,写下的目标之繁多,虽比不上卢浮宫,但也像某宝的购物车一样丰满,可付出的行动却像自己的钱包一样骨感。

目标多,资源和精力就会摊薄,规划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同样是十五分钟的空档,如果你的目标只有“写一部小说”,那你拿出笔电或手机就可以见缝插针地写几句。如果你的目标有写小说、学英语、街拍妹子、吃遍全城的麻辣烫、为世界和平做贡献……那你光考虑“这十五分钟我该干什么”就要花五分钟,最后可能啥都干不了。

目标太多,等于没有目标。大多数跨界达人,也是一个阶段一个目标地去强大自己。

不得不面对多项目标时,要有优先级的判定。就像失火的卢浮宫只允许你抢救一件艺术品那样,你也要问问自己:“如果这一年我只能做一件事,我会做什么?”

美国兴起的一项活动叫“Before I die”,人们在社区的黑板墙上写下自己死前最想做的一件事,很多人从中找到自己最重要的生活目标,或许你也可以试试。

很多人有自己的目标,但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可以说,不知道什么叫“明确的目标”。

所谓“明确的目标”,至少包含两个层面:

第一,它必须可以变成文字。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询问应届大学生的生活目标,结果,80%的学生没目标,15%的学生只是想过这个问题,仅5%的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并写成文字。20年后追踪分析,这5%学生获得的成就,超过其他95%学生的总和。

我常常心里酝酿一篇文字,激情澎湃得觉得写完就可以得文学奖,可从敲下第一个字符开始,就不断发现各种令人沮丧的硬伤。

把想法变成文字的过程,你不得不遵循语法、不得不遣词造句,自然就进入了理性思考的过程。而把目标藏在心里,就像把女神藏在硬盘里,只能满足幻想

第二,它必须能告诉你每天该做什么。

胸怀大志的你,或许已经书写了“明确”的目标:五年后买下山上的豪宅!而美国财务顾问协会前总裁沃克告诉你,这是典型的“模糊不清的目标”。如果你是动真格的,你必须先找出那座山,算出小屋的价值。然后,考虑通货膨胀,算出五年后这栋房子值多少钱。接着,你必须算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每个月要存多少钱……

日产汽车CEO高恩,被誉为管理奇才。他的名言是:“无法数据化的目标,我无法执行。”例如“拓展人脉”这项目标,就应该转化为“每月与人交换三十张名片,而且与其中五位保持联系”。“加强广告活动” 这项目标,可转化为“向十五家媒体宣传,达到8家确实刊载”。如果是长期目标,则要按长期、中期、近期的顺序,“倒算”出当下要实现的具体数字。如“和太太更恩爱”的目标,也可化为“每天和太太去公园散步一小时”。

所以,如果你还无法理直气壮地写下自己的目标,更无法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今天该怎么做才能接近目标,那你还没有走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

有多少新年计划书,最后会变成草纸一张?英国前几年的一项统计是,仅22%的人能完成新年目标。如果你也属于那可耻的78%,先别急着痛骂自己薄如蕾丝的意志力,或许你只是没找对方法

我在《拿年终奖前离职,你才是赢家》一文,曾提到著名的“棉花糖实验”,说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能拿着棉花糖忍住十五分钟不吃,他们意志力更强,所以未来会更成功。近年有科学家重做了这个实验,不同的是,他们教给孩子一些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比如在心里唱首歌啊,去上个厕所啊。结果,有超过一半的孩子顽强地忍住了口水。这就是方法的威力。

我一个学医的同学Y,实习时看到侯文咏的文章里提到的方法,于是依样画葫芦:他问一个优秀的师兄,实习时挨过几次骂?答说七八十次。他想,“连他都七八十次,那我至少一百次。”于是他给自己订了《用厚脸皮顶住挨骂一百次》的目标。然后做了表格,每挨骂一次,就记下时间与原因,思考哪儿出了问题。这个办法,让他有种电脑游戏积分的感觉。到一年实习结束时,他的表格只填了不到50次。

游戏之所以让人沉迷,主要有三大要素:

一 是将大目标拆分成阶段性的小目标。

在面对最终BOSS前,我们要不断升级,要通过若干关卡。这些升级和关卡就是阶段性目标,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接近最终目标的轨迹,而且不断收获的成功喜悦,让我们乐此不疲。

日本的山田本一,曾蝉联1984年、1986年国际马拉松世界冠军。他的成功,引起很多人关注。在接受采访时,他说:赛前我都会先熟悉比赛路线,画下沿途醒目的标志,如银行、红房子等,作为赛程中的几个小目标。这样,一场马拉松变成几段长跑,就不会因为终点遥遥无期而懈怠。

Y也正是通过设置阶段性目标而循序渐进的:他第一天实习就挨了两次骂,第二天他把目标定为只挨骂一次,之后又调整为两天挨骂一次……到了实习的最后一个月里,他一次骂都没挨过。

二 是成败立即得到反馈

游戏的吸引力之一,在于你每次出招打掉多少血量、一个动作是否成功,都会有即时而具象的反馈。而且收到失败的反馈后,你会立即分析原因、调整战术。

管理大师杜拉克回忆他上小学时,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周一写下各科学习目标,周末写下学习成果,从中发现“可做到却没做到的事”。老师会针对这类目标给予特别指导,作为学生下周的新目标。杜拉克说:“回想起来,她教我们的正是自我管理的关键,即‘反馈分析’。不管目标多远大,都应记录行动的预期成效,再比较实际成果,透过持续检讨予以改善。”

Y所做的表格,就是“反馈分析”的一种工具,让自己及时而具象地看到每天努力的结果,并通过不断检讨,改进自己的通关技巧。

三 是第三方监督。

相比单机游戏,网络游戏对玩家最大的刺激,在于你的游戏数据是公开的。这让玩家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不断去提高自己的数据。

一个世纪前,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创始人施瓦布,某次巡查工厂,询问当天日班的产量。得到“六批”的答案后,他高兴地用粉笔写在地上。夜班员工看到斗大的数字,心里不是滋味。他们拼命完成七批,得意地改写了地上的数字。日班员工见了,决定加入游戏,以惊人速度达到十批…双方互不相让,产量迅速窜升。

Y当时就把那张表格贴在宿舍墙上。他的舍友不甘示弱,也贴出了表格。两人打赌谁输了请五十个烤串。后来Y吃烤串那天我也去了,所以知道他赢得烤串的战斗历程。

方法千万种,总有一款适合你。

比如经济学家做了实验:让人们在存钱的信封外,贴上自己小孩的照片。结果发现,相比没贴照片,人们能多存20%的钱。因为孩子的照片,可提醒大人花钱的“罪恶感”:若乱花钱,那孩子未来的教育基金就没着落啦!这在心理学上称为“目标可视化”。

能把黑色秋裤穿出镂空黑丝效果的你,也可以咬咬牙,买一件特别贵的小码衣服,挂在衣柜最显眼的位置。每天看见它,心里就会有个声音在呐喊:再不减肥,2015最新款就要变2051怀旧款啦!说不定当天你就能少啃一根鸡腿。

所属专题: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