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励志故事 > 励志名人的经典轶事精选


励志名人的经典轶事精选

时间:2023-01-03 05:01:01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点击数:10    

在我们有所空闲的时候,找一些励志名人的经典轶事来看看还是很不错的,那么励志名人的经典轶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励志名人的经典轶事:一场车祸成就的影帝

1991年,电影《周恩来》上映后立刻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区区2元一张的票价,却取得了两亿七千万的票房。饰演周恩来的王铁成凭借在这部电影中出神入化的表演,夺得了1992年金鸡、百花两项影帝桂冠。在鲜花和掌声的背后,很少有人知道,王铁成能走上成功之路,最感谢的竟是一次车祸。

原来,在1990年时,著名导演丁荫楠特邀王铁成出演《周恩来》,这对一生只演周恩来这一个角色的王铁成来说,无异于一次圆梦之旅。怀着对周恩来无比的崇敬和热爱,王铁成全身心地投入到拍摄中,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形为先,神韵超乎其表”。

从外形上看,王铁成的身高体重都与周相仿,基本上符合标准,导演没有让他减肥。可是为了接近逝世前的体型,已经55岁的王铁成主动要求减肥,而且是在拍摄过程中进行的。由于他是主角,拍摄任务相当重,每天都要连续拍摄20个小时,这么超常的工作量,加强营养还不够呢,他却一点主食也不吃,每顿饭都是以黄瓜、西红柿或柿子椒充饥,常常饿得胃痉挛,整整8个月,他瘦得都快脱相了。妻子心疼地劝他:“别再减了,你也得为这个家着想呀!”化妆师王希钟看他那饿得抓狂的样子,也劝他:“从化妆的角度来说没必要,我给你弄点颜色,找一找就行了。”可王铁成说不行,因为他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

缺什么呢?王铁成也说不清。就在电影拍摄到周恩来晚年的当口,一场车祸从天而降,王铁成右侧肋骨被撞断6根,整天捆着塑料绷带,一动也不敢动,穿不了衬衫,起不了床,有一段时间连话都不能说,一说就疼。这下可成全了王铁成减肥的愿望,几天下来,他的体重从136斤骤减到了115斤。作为核心演员,王铁成的状况牵动着摄制组每一个人的心,他们纷纷为“人有旦夕祸福”而慨叹。而王铁成呢,虽然肉体上备受煎熬,心里却喜出望外,他觉得缺少的东西找到了。

王铁成伤成这个样子,没有人相信电影还能继续拍摄下去,包括导演丁荫楠在内。那天,丁导去看望王铁成,叮嘱他好好养伤,顺便告知拍摄暂停。看着导演满脸的心疼和无奈,王铁成却笑眯眯地对他说:“这是好事儿,快回北京拍最后主持国庆招待会的戏。”

拍摄现场,时光倒流20xx年,定格在1974年的25周年国庆招待会上。在欢快的迎宾曲中,王铁成用数米长的绷带固定好肋骨,穿着中山装,步入宴会厅。已是癌症晚期的周,每一次举步,每一次拍手,每讲一句话都伴随着刻骨的疼痛,而此时的王铁成不用表演就把重病缠身、极度虚弱憔悴的神态再现出来了,浑然天成。用导演的话说,“那个疼痛劲,是化妆都化不出来的,他那感觉都是因为真疼,上台讲话什么的,都是处于病的那种状态下”。一样的消瘦、一样的病容、一样的坚定……剧组的所有在场人员已经忘记了这是在拍戏,他们起立欢呼,眼含热泪,仿佛周又回来了。

电影拍摄完毕,在中南海的首映式上,满场哭声不断,一直到影片结束。细心的组织者特地在剧场门口准备了救护车,因为观看的有很多都是中央委员、老同志,怕他们因情绪激动而出现意外。邓颖超看过王铁成的表演,给他打了90分。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江平后来撰文说:“在我看来,他原本并不像‘周恩来’,只是外形有六七分的相似……拍《周恩来》时,他已经把神似琢磨到了超常的境界,可用‘出神入化’、‘恩来转世’来形容。”

因一次车祸而使表演达到完美,从而走上艺术的巅峰,王铁成可谓因祸得福。其实,厄运当头,它既可以是就此放弃的理由,也可以是不屈奋斗的动力,一个人的平凡与伟大,常常就在那样的时刻决定。

励志名人的经典轶事:只赚两美分

19世纪末期,有一位美国乡村小伙子不想老待在农村,就怀揣梦想来到了纽约。由于没有工作经验,他应聘了许多地方但都没人愿意雇他。终于,有一家百货店老板答应留下他,但前提是只提供食宿不付薪水。

尽管如此,小伙子还是答应了,因为他身上带的钱快用光了。那家百货店的商品种类繁多,生意非常好。有一次,他看到顾客在买好纽扣之后又想买一盒曲别针,可这里没有,老板告诉他要到文化用品商店去买。

在之后的日子里,小伙子发现经常有顾客在这里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一些小商品,于是就向老板提议:“我们为何不增加一些小商品呢?那样我们的生意将会更好!”

“没必要在那种小生意上花精力,我们要赚的是大钱,那些小东西最多只赚两美分,简直是在浪费时间!”老板回答说。

真是这样吗?于是,在平时的工作中,小伙子多了几分留意,通过观察他发现,只赚两美分的小生意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利润小——第一,大商品或高价商品可能一天只能卖掉一件,而许多小商品因为需求量大,一天能卖100件;如果把所有只赚两美分的小商品都集中在一起销售的话,一定非常有前景!

既然老板不接受这个建议,那就自己开一家店。但开店需要成本,自己现在连薪水都没有,拿什么来开店呢?于是小伙子在平时的工作中表现得更加积极,一段时间后,他终于用行动打动了老板,得到了一份不错的薪水。一年后,小伙子已经存了70美元。他拿出以前在农场里积攒下来的80美元,又借了300美元,按照心中的设想开了一家品种齐全的小商品店。他把所有单件商品的利润都定为两美分。开张后,他的商店受到了市民的欢迎,人们再也不必为买两件不同的小商品而往返于不同的商店了。在这里,能够买到生活中所需要的各种小商品!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他的商店名气也越来越大,甚至有不少顾客还专程从远处赶来,他们说虽然路远了点,但省心省力!

这个现象又为小伙子提供了一个想法:去别的街道多开几家模式相同的商店!就这样,在之后两年的时间里,小伙子在整个纽约开了20多家“只赚两美分”的商店。所有的这些店都为小伙子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在以后的10多年里,他在美国开了900多家“只赚两美分”连锁店。到了1996年,他创立的连锁店在全球已经超过了8000家,成为世界之最!

这位小伙子,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明码标价、薄利销售、连锁经营”理念的开启者——弗兰克·伍尔沃斯!

励志名人的经典轶事:半张钞票的惊喜

1955年秋天,巴西女孩迪尔玛正坐在家门口看书,有个乞丐走过来乞讨。迪尔玛看他可怜,进屋盛了一碗肉递给他。突然,迪尔玛又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钞票,撕了一半递过去:“实在对不起,这是爸爸给我的买书钱,全给你我就没法买书了,只能送你半张。”乞丐只顾着吃,看也没看就收下了。

到了晚上,迪尔玛把这事讲给家人听,大家都笑得合不拢嘴:“孩子,半张钞票就是张废纸,你买不到书,乞丐也买不了吃的呀!”迪尔玛这才知道自己犯了错,忍不住哭起来。

此后好几天,迪尔玛都闷闷不乐。父亲担心她难过,就领着她拿着那半张钞票来到书店,把它递给营业员说:“麻烦买本书。”迪尔玛没想到,父亲竟顺利买到了书。他微笑着对迪尔玛说:“孩子,你并没错,半张钞票照样有利用价值。”随着女儿的长大,父亲告诉了她真相:“其实那天我是把一张完好的钞票藏在那半张钞票下,这样才买到了书。我是想让你知道,只要怀揣着善心,就无需介意他人的嘲讽。”迪尔玛怔住了,感动得流下眼泪

迪尔玛的全名叫迪尔玛·罗塞夫。成年后她参加了革命,选择了从政,尽全力去帮助人民改善生活,直至当选巴西首位女总统。迪尔玛常说:“善心善行不会错,它只会给人带来更多的惊喜。”

励志名人的经典轶事:在黑暗中跳舞的精灵

如果说切·格瓦拉以激情的红色让世界沸腾,那么同样身为拉美传奇人物的阿丽西娅·阿隆索带给世界的就是优雅的白色——芭蕾的颜色。20xx年7月9日,这位著名的古典芭蕾舞演员赢得了西班牙巴勃罗奖(世界级的艺术奖项),虽然已年近九旬,几乎双目失明,阿隆索出现在大家面前时,依然高雅庄重、气质动人。

阿隆索本名阿丽西娅·马尔廷尼斯,1920xx年12月生于哈瓦那一个富裕的军官家庭。年幼的她经常要求母亲打开留声机,她则手持纱巾,翩翩起舞。8岁时,她随当时知名的芭蕾舞演员苏菲·菲德洛娃学习古典芭蕾,一年后开始在古巴芭蕾舞界崭露头角。

在她15岁那年,芭蕾舞台上经典的爱情,演绎成现实中的爱恋——她爱上了自己的舞伴并很快结婚。这名男子叫费尔南多·阿隆索,从此,阿丽西娅·马尔廷尼斯改名为阿丽西娅·阿隆索。这对新婚夫妇带着梦想,来到了世界艺术之都——纽约,专业舞者的新生活在他们面前展开。

19岁,正当阿隆索开始步入人生花季和舞台生涯巅峰之际,她却意外地发现自己怎么也看不清东西了。在那段时间里,她一只眼里经常只有朦胧的光影,另一只眼的视力也越来越差。阿隆索深受视力衰退的困扰,一次次心急如焚地去看眼科医生。1941年,她被诊断为视网膜脱离。在医生的建议下,阿隆索接受了3次手术,仍无法将视力恢复到正常人水平。

她最后一次手术是回古巴做的,医生要求她术后卧床一年,不能练习抬腿绷脚尖,不能扭头,不能大笑,甚至不能大声说话,需要严格控制好脸部肌肉对眼廓肌的影响。在芭蕾界,有这样一句话:芭蕾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一年不练,那无异于放弃职业生涯。

在这一年里,丈夫费尔南多每天都陪着她,坐在她身边,用指头代替脚尖,在阿隆索的胳膊上舞蹈,表演那些著名的古典芭蕾剧目,带着在黑暗中神驰的阿隆索,在无尽的虚空中,跳了一幕又一幕。多年之后,阿隆索依然对这段时光记忆犹新:“我的灵魂从身体的束缚中逃离,在黑暗中,我们翩翩起舞。”

从医院出来,还需要导盲犬带路的时候,阿隆索就开始练习了。1943年,她仍然饱受眼疾的折磨,就像透过一层百叶窗看世界,但她已经急不可耐地回到纽约,并接连出演了《吉赛尔》、《天鹅湖》、《胡桃夹子》、《海盗》、《卡门》等一系列经典的芭蕾舞剧。凭借着轻盈利落的舞步,阿隆索博得了美国评论家的一致好评。

如日中天的表演事业,却伴随着痛苦的视力障碍。所幸的是,在双人舞舞段中,女演员是由男演员来引导的。阿隆索的舞伴们都很清楚,她只有一只眼睛有模糊的视力,无法兼顾更宽的范围,因此,她的舞伴都是精确站位的;如果是远距离接抛,他们之间的距离会固定为具体的脚步数。舞台上还有一些特殊设置的彩灯,那是引导她舞蹈的主要导航仪,而台下的观众根本不会觉察到她有视力障碍。

阿隆索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她的最大愿望,依然是发展古巴的芭蕾舞事业。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之后,她回到古巴,呕心沥血打造出古巴国家芭蕾舞团这个品牌,令其成为世界十大顶尖芭蕾舞团之一。她自己的舞蹈激情燃烧了半个世纪仍不见衰减,其表演生涯一直延续到她古稀之年,最后一次登台已是75岁高龄。执著的阿隆索成为世界芭蕾史上罕见的奇人!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