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励志文章 > 比较经典的励志创业文章3篇


比较经典的励志创业文章3篇

时间:2022-11-17 05:01:02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点击数:5    

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人生就是需要一些这样的励志文字和励志文章激励我们创业,一起来看看励志人生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比较经典的励志创业文章3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比较经典的励志创业文章:我所理解的社群经济

什么是互联网?马化腾说,互联网就是连接+内容。

深以为然。

互联网之前,内容互为孤岛,有了Web和浏览器,全世界的内容突然被打通,局势为之大变。二十年前Internet进入中国,一开始被翻译为信息高速公路,算是十分实在的直译。

“高速公路”所达之处,所有的内容供应者的利基模式被全面颠覆,连接者控制了信息的分发权,从而夺取了利益重新分配的能力。或者说,在消费者和内容供应者之间设立了新的关卡,“雁过拔毛”、设卡收费,阿里和百度最典型,马云称之为“国家模式”。

连接者对旧经济的攻击是次第展开的,先是新闻市场,再是流通市场,继而是服务市场,三大战役打完,稀里哗啦,遍地英雄下夕阳。

在过去的20xx年,BAT把持了社交、搜索和电商的三大入口,服务市场——O2O领域则发生了多起重量级的并购案,这意味着,连接者的战争已近尾声。

也有人试图从硬件的角度开辟新的连接入口,比如雷军同学和贾跃亭同学,但他们到底能否实现有效闭环,还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钟摆悄悄回到了内容端。

从连接者看过去的世界,和从内容者看过去的世界,是两个全然不同的景象。

在连接者看来,世界是平的——而且必须是平的,由此他们才可能碾平一切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内容无差别,只有商业估值的不同而已。所以你看,近年来,腾讯系与阿里系在内容上的收购,让人眼花缭乱,其实他们心里也没有底,于是便索性分别押注赌“赛道”,这便是所谓的“赛道战略”。

而在内容者看来,世界是圈层的,唯“不平”才能有差异性,连接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内容的价值只有构筑城池,才能会凸显出来。对连接者的抵抗,不是再建一个连接,而是用连接营造内生的消费者关系。

早期新浪和网易的成功,近年马云和马化腾的成功,对内容者来说都是致命的诱惑,很多内容创业者死于对他们的仿效和追随。

门户崛起的年代,无数媒体自建,如今活下来的,一个也没有;

电商崛起的时代,无数企业自建平台,如今活下来的,一个也没有;

移动崛起的年代,又有无数人自建客户端,我估计,活下来的,一个也不会有。

与能力无关,与人才无关,与资本无关。连接者与内容者,是属于两种基因的“动物”。你用连接者的逻辑做内容者的生意,战略错了。用马云和马化腾的办法打不赢内容者的战争。

内容与连接,你只能发力于一端。

无数的大小败局,都死于既做内容,又做连接,两线作战,失血而亡,你放眼望出看一看,是不是这样的。

当钟摆回到内容端,风口已经到来,但是我们不能用连接者的战略打接下来的战争。

正确的打法应该是,只专注于内容的核心建设,把连接者的成功视为基础性工具,尽量将连接的成本趋近于零。

“尽量将连接的成本趋近于零!”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在这个意义上,连接者与内容者是无缝合作的关系。

说到这里,你一定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淘宝上八成的内容者只赚到了一个吆喝?为什么航空公司会集体抵制“去哪儿”?

抵抗连接者的霸权,不是再建一个同质的连接平台,而是由内容出发,建设属于自己的社群。

社群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人际关系。

在我们的真实生活中,孩子们愿意天天在广场上撒野,成年人则希望找到有同类的角落。这是互联网社群得以存在的理由。

一个人可能生活在不同的社群里,喜欢财经的人在一个社群,喜欢高尔夫的人在一个社群,喜欢旅游的人在一个社群,每年有一百万净资产可以投资的人在一个社群。

一个人会有很多爱好、身份和标识,他可能生活在很多的社群里,但在同一个社群里的,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一定是互为认同的。

能够将人从广场上拉到社群里的,只有内容,互联网只是提供了一个手段。因此,社群的红利属于内容者,而非连接者。

在商业上,社群的意义有三条。

其一,社群能够让消费者从“高速公路”上跑下来,形成真实的闭环互动关系,重新夺取信息和利益分配的能力;

其二,社群让互动和交易的成本大幅降低,从而令优质内容的溢价得以实现,而消费者的支付也得以下降;

其三,社群能够内生出独特的共享内容,彻底改变内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单向关系,出现凯文·凯利所谓的“产销者”。

阿里或京东并没有改变商品与人的关系,微信也没有改变信息与人关系,但社群模式也许可以。

我们甚至可以把社群经济,看成是一种后市场经济模式,即所有的交易互动,先是建立在价值认同的前提下,“商品—人”的关系倒置为“人—商品”的关系。在这样的环境里,内容的大规模定制和生产的柔性化终于实现了。

在社群的意义上,我们可以将马化腾的公式优化为:互联网=连接+价值观+内容。

连接者的互联网是平的,内容者的互联网是有价值观的,这就是新世界里的两种玩法。

价值观的嵌入,将微妙地改变平台的流量分发模式,以内容黏联的方式把人群切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连接者的作用将以基础设施提供者的身份出来,社群的黏联度越大,超级平台连接者的话语能力越弱。

价值观的传播与认可,对于拥有价值观的族群最有效果,也就是说,理性中产及知识爱好者会在未来的社群经济试验中成为最主流的势力,在这个意义上,“得丝者得天下”的互联网铁律变成过去时。

以价值观为驱动力的社群,将是去中心化和自组织化的。

内容而非偶像是核心所在,圈层之内的专业者被尊重,优质产品——无论是精神层面或物质层面——的价值被放大,借助互联网的工具革命,社群的扩张会惊人提速,而真实交互的边界成本却不会提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容者的春天”。

在20xx年,认知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将让工具变得越来越智能和高效,连接者霸权不会在短期内消失,但新的社群模式和技术进步将催生无数新的可能性。

构筑自己的核心内容,尽量把连接的成本降为零,同时建设属于自己的社群——这便是社群经济的战略诉求。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每一条都关山万重,步步惊心。

比较经典的励志创业文章:创业犹如鹰的选择

鹰重生的过程:

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们最长的寿命可以活到70岁甚至80岁。但并不是所有的鹰都是如此长寿,有三分之二的鹰活到40岁就会死亡。因为当鹰活到40岁时,它的喙就会失去作用,会变得弯曲、脆弱而无法制生物;而它的爪子,也会因为常年捕食而渐渐地磨钝磨断,不能将飞跑着的生物抓住;它们翅膀上的羽毛也会变得粗大而沉重,无法轻盈地飞翔于蓝天。一只鹰到了这个时候,面临的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等死;二是重生。

重生是谁都想的事,但重生的过程不是一般鹰能吃得消的,必须经过90天甚或更长的时间煎熬,才能达到。如果鹰选择了重生,那么它必须飞到山崖的顶端,在那里筑巢,停留在那里,不能再去蓝天飞翔,也不是呆在巢里生孩子,而是要经历一番痛彻肺腑的经历才行。它要忍耐饥饿与疼痛,在岩石上日复一日敲打它的喙,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直到其喙脱落为止。然后静静地等待裸露的伤口重新愈合,乃至长出新的喙,等到此喙长到足够坚硬时,再用喙磨掉已经钝掉的爪子,一个一个的啄拔出来,连同爪子的后筋也要啄去。啄得鲜血直流,其痛难忍!待到新的爪子长到锋利时,还得把那些沉重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让新的羽毛长出来。这前后所用的时间一般是在90天左右。

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些鹰受不了这个磨难死了。唯有那些意志坚定者,走到了最后,终于重生了,再一次翱翔于蓝天,比年轻的鹰们更强壮与敏捷。

创业热,创业火,是最近几年大家普遍能感觉到的一个事实,尤其是在大城市,似乎不聊点创业、互联网的事儿,好像就没存在感了一样。可是,创业这回事儿,真的没有那么简单。中小企业生存困境是近年商界热衷讨论的话题,更有统计显示,中国4000多万家中小企业的平均存活率不到三年,让人不由陷入沉思。

创业初期,充满了激情与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激情慢慢消退,既得利益使你患得患失,明知没有激情,也不敢放弃;因为虚名被人恭维,明知虚伪,也害怕失去。想追求新的生活,但又怕失去所拥有的一切,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福与祸,冲动与犹豫,交织着。你常告诫自己“不要好高鹜远,知足长乐,想想不如自己的人”,渐渐地,你就如同那些不愿重生的鹰,慢慢地在生活的长河里,随波逐流,一切都是那么正常、自然,你没有了个性,没有了新的欲望,如同一朵浪花,在水面上消失了。

这个社会里还有少数的人,他们不愿在没有激情的生活中挣扎,他们决定把人生最辉煌时光留给自己,“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他们开始沉思反思,不断否定自我,追求超越,自豪地弘扬优点的同时,还要痛苦地纠正缺点和不足,要经常学习,完善提高自我,使自己永远跟上时代的步伐。他们要学那重生的鹰,完成人生最悲壮,最灿烂的乐章,如同凤凰涅盘,他们不断痛苦经历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提升,去追逐心中的梦想。这是一个拔掉自己身上羽毛的过程,鲜血一滴滴地洒落在心上。

鹰的重生和人的重生一样,都是对自己的否定,但这种否定不是盲目和冲动的,而是经过痛苦、理性的思考。

比较经典的励志创业文章:给创业者的忠告

创业者们,你如果自己有钱,完全可以像愚公那样去创业。愚公的目标是宏大的,也是非常清晰的:移掉自家门口的两座大山。但是愚公家底厚,所以他不用去融资就能把这件事搞掂。

手好痒,我真想借《夺宝奇兵》中印第安纳琼斯的那根皮鞭去抽打那些异想天开、心比天高、自以为是、好说懒做、懵懵懂懂的创业者们......不过这第一鞭,还是让我先狠狠地抽我自己吧!

鞭刑之前,先数落一下创业者的罪状,尤其是那些初次创业的创业者们。

初次创业的创业者中,有勇气的、有脑子的、有技术的、能在别人看不到机会时而直觉到大任已经飘飘从天而降临于斯者,大有人在。但是,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早期的创业者当中普遍缺乏的,是他们对财务“数字”的热爱--简直就像是中国人当中普遍存在的先天性缺钙现象,或者可以称之为弗洛伊德的“集体无意识沉淀”!

这里所谓的“数字”,并不是说创业者们没想过要去赚它个百万千万什么的数字,也不是当他们在网上又读到了谁谁谁搞到几千万、几个亿而由衷的热血沸腾、心花怒放的那些个数字......这里的数字是指一个早期创业公司内部必不可少、生死交关的财务数字。说得更加具体一点,创业公司的财务计划不是费用清单,不要罗列一堆服务器和电脑的价格,外加几十个人的两年工资就宣称这是你的财务计划了。财务预测的核心是要看到你有多少钱流进,多少钱流出,什么时候公司收支打平、产生利润。创业者们既然都如此自信可以赚大钱,你能不能1+1=2,2+2=4,一分钱就是一分钱、一块钱就是一块钱,白纸黑字算出来给我看看?至少这样可以让我也胸有成竹地、放心地和你一起去蹦极、一起去发大财。

向VC乞讨,如果你没有令人信服的财务预测是很难跟蒙混过关的。事实上,最让VC最头痛的,也常常是早期创业团队的财务预测能力。另一方面,永远有那么一批又一批懵懵懂懂的创业者,他们自信能赚到大钱,梦想VC们会大胆地掏出钱来砸进去跟他们走,于是千方百计地找理由逃避做作业、拒绝对财务预测下功夫,就好像他们不愿意花时间搞定一个女朋友,宁可整天沉湎于自慰,也许这是创业者们身上的原罪。

随便抽几封我今天收到的“自慰”邮件,尽管发件人是诚实的,但都应该抽上几鞭:

“我们目前还无法测算收入,但是可以向您保证,今天的市场占有率,等于未来的收入规模......”

“因为自己学的不是金融......财务报表(收入预测表之类的),实在是没有办法写下去,知道能赚大钱但是实在无法’瞎掰’这些数字......”

“说实话(我们)目前还不到做财务预测的地步,我们希望能先融一、二轮资,先生存、先积累一大批用户以后再谈发展。请您相信,我们所处的行业是需要先有大量投入、才可能收入的......要拼到最后才是最大的赢家......”

“您是这方面的专家,建议在你们基金进来了之后,可以帮助我们做(财务预测)......”

......

来人哪,帮我把衣服裤子给扒了,往死里抽!

我只能以身作则,第一鞭先打自己,然后我才有资格来骂人、训人。如果谁愿意上来剥光衣服被鞭打一顿,品尝一番皮开肉绽的滋味,同样也可以获得说话的资格。否则,就在下面好好听着、看着,不准插嘴,不得喧哗。总之,不受一点大苦大难,人是不会大彻大悟的。

好,开始鞭鞑我自己:许多年前,我第一次向VC讨钱。我那时心里想的和你们完全一模一样,我也曾认为,VC、VC,不就是维他命C嘛,你们要我做的那些个财务预测中的数字有个鸟用啊,你们不给我钱,我拿什么去点火呀,火不熊熊烧起来,我怎么能知道会不会赚钱呢......

不过,我那时的胆子还没你们大,至少表面文章我比你们做得好多了。我通过关系结识了我第一个财务顾问(此人现住北京),请他来帮我做财务预测去给VC交差。他是出自名牌大学的MBA,在华尔街高就,座驾是宝马、身披阿玛尼、签字用万宝龙......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有品味、有见识、有学问,满口都是我第一次听说的专业用语,什么“multiples”,“forwardlooking”,“growthcurve”......我听不懂的还多着哪!他的这副架势多少让我创业者的寒碜相形见拙,我的失落感也油然而生,唉,下辈子再也不当这种讨饭的创业者了,还是努力考试进个好学校好好学习,将来老老实实当个Banker吧。

他问我,你要找多少钱呀?我实在是连自己都不清楚我到底需要多少钱,我递给他几页业余选手写的商业计划书草稿,试探的问:“几十万吧,能搞到吗?”他大吃一惊“才要几十万?那有什么搞头哇,要搞就搞多一点嘛,我看你先弄它个五百万吧(后来计划做到了20xx多万)。”天哪,到底是搞专业的本领大哦!我茅塞顿开,相见恨晚,他的每一个字都说到了我的心坎里去了,天下居然还有这么理解和体贴我的人呀?!我当即拿了一大块公司的股份奖赏给他,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

重赏之下,他工作还算努力,他搞来了一些可以做参照的上市公司的报表,帮助把我这个小小的初创公司的收入预测大大地提高了几十个级数,使劲的在预算中给我加了几级工资,除了公司需要的投入资金和运营流转金以外,他还专门为我设计了一个公司的“对外投资部”,因此很快融资的金额又从500万上升到了两千多万......我看在眼里乐在心底,钱当然进来得越多越好,贪婪是人的天性嘛......他还引荐了凯雷基金、德州太平洋基金这样的巨无大的基金朋友给我,我本以为,在这么多的钱堆子里搞出它个两千万来,岂不是太小菜一碟了。

直到碰得鼻青眼肿,我才明白,他奶奶的,即便是这样的高手,即便下了这么大的猛药,也没有药死一只VC,找钱真是不容易滴。无论你是闭着眼睛瞎忽悠、还是自以为是地拼命包装拔高,都不一定能真正骗到钱。没有一个VC会瞎砸钱,即使瞎砸,你也得先要提交一个逻辑清晰的财务预测。这次创业融资经历了一场拉锯战,我拿了厚厚一叠商业计划书和财务预测到处招摇,不知道见了多少VC,磨破了多少层嘴皮,还差点儿翻船。

最后,20xx万没融到,融到的是其中很小一部分,而且融到钱所用的财务预测也不是他写的那份,而是我自己后来笨手笨脚在油灯下硬着头皮重新做出来的。

不过,天助我也!被迫自己亲手做了一次财务预测,我却有了意外的发现和惊喜,反而尝到了甜头。我突然对自己的业务刮目相看了,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把握,像是一个1800度的近视眼者突然戴上了新配的眼镜,眼前的一切突然地变得清楚起来。我顿时领悟到了作为一个创业者,必须时刻牢牢地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知道如何做财务预算的CEO是不合格的,是VC投资的最大风险。

财务预测使我清晰了自己的方向,知道了自己什么时候必须进钱否则就会翻船,知道了什么时候必须束紧裤带、什么时候可以奢侈一下搞场员工大餐;什么时候可以偷偷乐、什么时候要暗地里发愁;什么时候可以试试铤而走险、什么时候会发大财......财务预测是创业公司(其实也包括成熟的公司)CEO们手中的命运罗盘。

即使到了现在,我的团队里有了一个个的职业财务高手,我还是会像个不识字的老红军那样,在决定做任何一个项目投资之前,自己找个安静的角落,把项目财务预算中最基本的数据抽出来,自己重新做一遍测算。你们知道我是个在枪林弹雨里都不怕死的人,但是在“数字”上我是个保守、保守再保守的胆小鬼,我一定会将你给我的成本预算翻倍,再把你的收入预测打成一折,看看这项目是否还有胜算的可能,如果有,那兄弟你我满怀信心地套上绳子蹦极吧!

创业者们,求求你做做练习吧。你稍稍花点功夫,就会看出你眼前的一轮明月可能只是脸盆中的倒影,你仔细分析分析,也许会突然发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创业者们,我都自己抗着十字架跪在你们面前接受鞭鞑了,睁开眼睛看看吧,我已经没有什么更好的绝招,来使你们认识到财务预测和“现金流”对于创业公司的重要性。《义勇军进行曲》响起,让我以血肉之躯再嘶声力竭地喊一声:醒来吧,创业的人们,预测和计划你的现金流,抓住你生存、融资、发展的命脉,财务“数字”是一个创业者,一个年轻的CEO必须时刻紧握在手里的方向盘......创业的道路崎岖不平,公司里要是没有钱进来,你照样有开销,房租每月要付、工资每月一分都不能少,长此以往,总有一天会出现银根见底、革命航船不知所向的局面。信不信由你,到了这一步什么事情都由不得你了,恐怕连你的贴身秘书都会晚上一回家就忙着到处发求职信。

使我感到惊奇的是,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我也与时俱进了这么多,为什么今天的创业者对于财务预测的理解和认识依然停留在旧石器时代?为什么你们还像我曾经那样懵懵懂懂啊?

创业者们,你如果自己有钱,完全可以像愚公那样去创业。愚公的目标是宏大的,也是非常清晰的:移掉自家门口的两座大山。但是愚公家底厚,所以他不用去融资就能把这件事搞掂。瞧他决心已定、驷马难追,每天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挖山不止......他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的工资我早就全部准备好了,是永远都发不穷尽的,有没有收入是无所谓的......”

可是你没有愚公那么富有,你还要求爷爷告奶奶地找VC要钱去创业,你得先做好回家作业,做出你的财务预算来,否则你逃不掉遭遇VC们的点穴功。VC个个会点穴功,每次都点在创业者的软肋上:财务预算。

千万别说这未来你没法测算,要不要咱们一起掰掰手指看?这过程其实很简单,你只要做三件事,一点都不难:

1)假设–假设你要办一个网站,你的收入模式是互联网广告

a、需要多少员工,你最清楚你说吧

b、房租、水电、差旅,你不说我也可以判断,就算是我的一倍,或者两倍?

c、电脑、办公设备之类的费用你说出员工人数我到联想网上一查就出来,你找也行

d、广告例价单,不用自己想了,Google、百度、阿里巴巴网站上下载后打对折

e、网站推广费,好哇,你撞到我枪口上了,告诉你,我创业干的第一家公司就是广告公司,全世界最大的品牌推广案我都做过无数个,现在当VC,这都是我的行业资源。花广告费和花VC的钱不一样,VC的钱是可以拿来烧的,广告费是要看效果的,不行就得停。告诉我你获得每一个用户的成本是多少?你每一个活跃用户的成本是多少?你每一个付费用户的成本又是多少?

2)收入预测表–你要是笼统谈收入的话,这件事很难,巴菲特也做不了;你要是笨人笨方法地做,它很容易,越具体越容易,咱按月来做吧,咱也来玩一玩幼儿园小娃娃们办家家:

a、三个月建网站,三个月公测,第七个月开始正式计算流量卖广告......天呀,我也太抠门儿了,再多给三个月吧,第十个月开始正式计算流量卖广告,这样行了吧?

b、算你十月份刚开始卖广告,手段还不熟练,十月份收入可以照样计算为零,够讲情理了吧?那十一月、十二月;明年一月、二月、三月......一直加到第三十六个月,细心的话可以再

c、计算一下节假日期间可能的起伏,粗心点儿的话就算个合理的月增长率,这样总会加了吧?

3)现金流表–加减法,这一步我不逼你了,让你读一年级的儿子、或读三年级的女儿、老婆、女朋友、你妈、你姨、你叔、你奶奶外公......谁帮你代劳都没问题。

a、把“假设”中的成本--人员工资、房租、电话、差旅、也按月算出来;

b、然后减掉“收入预测”,功课完了。

信不信由你,做完这门功课后的“数字”一定会使你心跳,也许真的你找到了一棵摇钱树,也许你会汗颜,那项目压根儿就没法玩!

创业者们,看在你初次创业的面子上,就饶了你不必做什么资产负债表,也不必计算什么投资回报率。给我把三份最简单的作业做出来:1)假设;2)收入预测表;3)现金流表,不做完,不准睡觉!

功课做好了,洗把脸,自己对镜子照一照,要是能够正视自己,还是信心十足,你可以来敲我的门,我在等你。

以上就是励志人生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比较经典的励志创业文章3篇,希望大家能喜。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