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人生感悟 > 别人都忙着去赚钱,你却闲着做白日梦


别人都忙着去赚钱,你却闲着做白日梦

时间:2017-03-18 22:55:38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猪小闹  点击数:259    

1

我之前写了一篇文章《为什么你越闲,就越不开心》,引起了读者们一些不同的声音。

其实写文章观点,别人不赞同是常事,本没有什么好解释的。人的思想本不同,不可能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这些我很明白,也不会在意。

但是因为这些留言让人无奈,太过于消极与浅薄,因此不得不另写一篇文章阐述观点。

这些留言是这样的:

有一读者A留言说:不快乐还不是因为没钱,有钱了闲死也快乐。

这条留言有不少赞同的声音,还有一个跟贴说:对。对。若有人每天给我一千元,看我闲着开不开心。

还有一读者B说:我就是喜欢闲着,不过前提是要有钱。我就是个彻彻底底的享乐主义者。我喜欢天天睡到自然醒,没事去逛逛街,做做美容,喝喝咖啡。隔三差五去旅旅游。再有一份工作,一个礼拜上一天班,多好啊!

看到这样的留言,不仅无奈而且无语,想起网络上挺流行的一句至理名言:你的思维决定了你的社会层次。

无可否认,人们的不快乐源头有一部分来自于没钱,没钱的人们像根草,愁吃愁喝愁老婆。可是钱又是从哪儿得来的呢?当然是对社会的付出与创造力了。

且莫告诉我你需要有一个名叫王健林的爹。有个有钱爸比,的确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但那是投胎的问题,现在与你无关了。而且,你可看见王思聪他天天闲着什么都不干,伸手向老子要钱过生活

即便你有个叫王健林的爹,也不等于就可以每天吃喝玩乐,你最起码还要有从小被送到国外,独自完成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业,和在异地它乡自我料理、与社会打交道的能力。

所以,有钱人的生活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容易。

2

我是从底层中长大的人,从小便知道生存的不易。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更懂得生存的意义。生活永远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去打拼,去对其抱着更大更投入的热情。

小时候,我在农村里长大,同样家庭出生的孩子有不少,大家都有着一样家境,差不多的艰难,没有什么层次之分。

但等我们毕业后进入社会,几年不到的时光,每个人的社会层次就分出来了。

有的同学一直上进努力,对某项技术钻研不放松,于是有一天他们便成了工程师、老总、行业大佬、知名人士,多少人争着喊着抢着聘他们结识他们。无论他们到哪儿,都是目光的聚焦点,这样的人自然就成了一呼百应、鲜衣怒马的高层次人士。

有的同学安守本份,工作、结婚、生孩子,小日子虽然过得不富裕,却也能够多年积攒财富,有车有房不愁生存,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而有的,工作后觉得这家不好、那家不对,三头跳槽、两天换行,折腾来折腾去,结果失业、空闲、埋怨,一年一年的时光过去了,岁月痕迹倒是拥有一大把,其它的却都没有。

这样本来环境出身都相同,却因思维不同导致最后走向不同的人们,一旦再次相遇,优胜劣汰一眼可见。

3

说起来,我并不是以成败来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人的出身点不同,因此成功的意义也不同。

底层里出身的人,有一部分人,用尽了一生的辛苦艰辛,也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这样的人我依然会觉得他们是成功的,因为他们一直在奋斗,他们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不曾放弃过自己。

在人最简单化的生存里,自己创造收入,给孩子与亲人提供最起码的生活保障,是每个成年人都应该去做的事情。

而做成这些事情,也代表着你人生的部分成功。

拿人的情感来说,父母把你从小婴儿养成大人,他们虽然并不是多想你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但,他们会从心底里渴望你有生存的能力,和拥有能照顾日渐老去他们的能力。

再或者说,将心比心,我们每个人都会期盼下一代比自己更好更有能力,可以在残酷的社会上好好生存着。

所以,你用自己的能力换来经济去孝敬他们,给后代提供教育,不管是多是少,都会得到亲人们的认可与肯定。

能得到亲人认可的人生,便是一项成功。

社会发展的理论来讲,人类的创造力是必不可少的进步因素,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不需要劳动和创造就能够繁荣富强,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依赖别人的扶持能够长久生存。

缺乏创造力的国家不仅弱小无力,而且不能持续安康,会轻易地被人们抛弃或被他人毁灭。

以国强推理及人,也是同样道理,长期缺乏劳动与创造力的人们,即便你是含着金钥匙降生的,也都会被社会的发展抛弃掉。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俗语里会说:“坐吃山空”。

4

最后一段,我回复一下A与B类的读者:

说别人每天给你一千元会开心的人,我想你首先需要具备一个条件,就是每天能创造出价值一千元的劳动能力。

这样,你才会心安理得的拿那一千元,而不会惶惶不安,别人为什么会给你一千元?明天还会不会给你这一千元?生活在未知的期望与担忧之中。

说天天睡到自然醒,没事去逛逛街、做做美容、喝喝咖啡,隔三差五去旅旅游的人,我想即便你有供钱的主,你还是要具备精通八国语言与独自看懂地图的能力。

即便是在中国境内旅游,最起码也要懂当地的方言,知晓风土人情,这才不至于沦落为失踪人口,成为社会的负担。

说一星期上一天班的人,这其实不算奢侈的要求,我知道有一个人能做到,那就是美国博物学家及哲学家亨利·戴维·索洛,他用每星期上一天班,其它时间用在图书馆里吸取知识,以供下个星期给别人提供更大的价值。

看看如上的条件,可否有达到?如此,我便能恭喜你了。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