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人生感悟 > 人生应该拥有一颗和谐之心


人生应该拥有一颗和谐之心

时间:2015-01-25 23:26:29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罗文博  点击数:308    

什么是和谐?翻开字典,意思是和睦协调。那怎样和睦?如何协调?古人造字,“和”禾加口,就是有饭吃,“谐”言加皆,就是人人都说话。合起来就是人人有饭吃,人人都能畅所欲言。古人都能理解这个意思,难道我们现代的人比不上古代的人了?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性的伟大在于他的社会性。的确,人在社会中的竞争,比起动物界生存的弱肉强食,多的不仅是智慧和思考,而更多的是理性和文明。

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原本就是一种规律、一种自然,代表着一种平常、一种和谐。说到我为和谐作贡献,我想,我们能做的、会做的、可以做好的,莫过于以一颗平常之心系和谐。才能真正让和谐理念深入人心,让和谐行动处处可见,让和谐之花遍地开放。

那么,做人应该怀有一颗同情之心的内涵有那些呢?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六点:

和谐之心是一种素质。和谐是淡泊名利的超然,是曾经沧海后的井然,是狂风暴雨中的坦然要善于随和。和谐是一把健康的钥匙,是一个人的修养和为人善良的结晶,是生活幸福的一剂良药。和谐是一种素质,一种文化,一种心态。即便原则问题,也要平等地和人家交换意见,不闹意气,不存成见,切莫居高临下,杀气腾腾地采取压制人家的态度,那是自己水平不高的表现,很难达到目的,还损害自身形象。要随和,就得克服“以我为中心”的思想。

如果有人认为自己的见识主张和能力比别人强,人际关系好,人家就可能会尊重你。如果自己不具备这些条件,又要搞“以我为中心”。既不能满足你的欲望,又有可能毁掉你自己。斤斤计较自己的名誉,地位,什么都要比人家的好,情绪又烦躁,对自己身体必定伤害较大,会容易衰老。

做到和谐的人,必定是高瞻远瞩的人,宽宏大度的人,豁达潇洒的人。而胸怀狭窄的人,做不到这点。要人家尊重你,关键是自己要尊重人家。“难得糊涂”就妙在其中。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只有和谐的人,才能发现周围的真善美,才可以真正享受生活赐予我们的快乐

和谐之心是一种境界。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和”是一种境界,“和”是一种目的。儒家的“礼治”观点,就是要人们在遵守“礼法”的前提下和睦相处。“礼”的根本目的在于起中和作用,也就是说要达到和谐的境界,必须通过礼来完成,“礼”作为一种广义的交往形式和规范。所谓“和”,从消极的方面看,主要是化解主体间的紧张与冲突;就积极的方面而言,“和”则指通过彼此的理解与沟通,达到同心同德,协力合作。孔子所崇尚的人生意境是一种和谐的意境,因而也是一种美的意境。和谐本身只表明一种社会关系秩序,社会要能够真正得到安定。

一个心胸狭窄的人无法达到心灵的和谐,因为他不能宽容待人,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去正确对待成败得失,胜利面前不骄傲失败挫折不屈服;凡是斤斤计较的人也无法达到心灵的和谐,因为他不能对名利、地位、待遇之类处之泰然,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矛盾,顺其自然,拿得起、放得下。要实现心灵的和谐,就要用宽容取代狭隘,就一定要有淡泊名利的精神,看轻身外之物,安置好我们的灵魂,在心灵和谐的基础上坦然面对人生。

和谐之心是一种能力。人的内心和谐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能力。学会引导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营造知足、感恩、达观的心理,树立喜悦、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个人内心的和谐达成与周围环境的融洽相处,人生就会呈现完美的状态。“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

人生的多少烦恼都是自己跟自己较劲,对自己要求苛刻,稍有过失就陷入无尽的自责之中,要用各种损害健康的方法惩罚自己,放纵自己,其实回头想想,有这必要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长期沉浸在自怨自艾之中,人生许多美好的东西都会悄然离云,到时候不仅错过了正午的太阳,还将错过傍晚的晨星。

当有人受委屈时,应该常拿这句话来安慰他人,“心底无私天地宽”。但是很多时候,人们会不自觉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比如在公交车上看到有老人上车,见没人站起来让座,自己也将头转向窗外,心想,“别人不让,我凭什么让?”一些贪官为自己辩护时,常会说,“别人都贪,我不贪不是傻帽吗?”其实这都是在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只是更隐蔽些罢了!回头想想,无缘无故给自己增加这么多烦恼,真是得不偿失。

和谐之心是一种宽容。孔夫子说:“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中国一直以和谐为美,而真正的和谐是什么?就是在坚持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融入。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美德。

宽容是原谅可容之言,饶恕可容之事,包涵可容之人。宽容,首先要能容人之言。对于批评之语,无论多么难听,多么尖锐,都要坦然处之,诤友诤言都要宽容。

宽容,还要能容人之事。人在尘世间每天经历的事情很多,不可能样样都尽如人意。世人都需要以博大的胸怀,冷静处事,宠辱不惊,闲庭信步,行走在红尘世上。这是容言、容事之根本。宽容不是姑息别人的错误,也不是自己软弱的表现。

宽容不是姑息别人的错误,也不是自己软弱的表现。宽容是一种理解,一种涵养,不是简单的饶恕。当别人做错事时,宽容对方往往是最好的处理方法。人生在世,会与许许多多的人接触,难免会有人有意或无意地给我们造成一些伤害,如果一味地将这些伤害记挂在心,时刻与之计较,那我们的心灵就会被气恼和怨怒所折磨,背负上沉重的包袱。倒不如用理解和原谅做药引,熬一服宽容的汤药,这既能解除别人的痛苦,更能让自己变得快乐健康。

和谐之心是一种友善。友善,意思是善待地对待,好好对待。友善是一种友好的行事方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豁达的胸襟情怀。友善是沙漠中的一汪清泉,是阴云遮不住的一片晴空,是巨大痛苦中的一剂良药。

有了友善,我们的身心会更加愉悦,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和谐。友善待人,和睦相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睦邻友好、以和为贵、远亲不如近邻,都是人们长期实践的一种结论与愿望

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能听取别人的合理建议,发现自己的意见与别人不同时,不要固执己见,强词夺理,要做到以理服人。遇到矛盾要坦诚相待,主动化解。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遇到矛盾,要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能一味强调自己的理由,指责别人,更不能拔拳相向,动手打人。

学会乐于助人,关心他人,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学会“换位思考”;关心他人,也要选择适当的方式,一句温柔的话语,一个细小的动作,或是一封充满真情的书信,也许就能给人带来宽慰,在他人困难的时候要给予真诚的帮助。充满善意、善良、善举。营造这样一个人人心情舒畅,处处温暖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这就需要我们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友善的态度与他人相处,与家人相处。

和谐之心是一种真诚。真诚也是当代稀有的的品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戴着面具,掩饰真实的自己,保护自己、欺骗别人,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卸下沉重的面具恢复真我。拥有一颗和谐之心应该知道真诚,才是人与人交流的基石。而金钱、利益决不能在心灵与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决不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只有学会真诚,人生才能收获到生活中的快乐,体会到人间的真情。

人生拥有真诚,才能拥有快乐,拥有生活。真诚也是当代稀有的的品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戴着面具,掩饰真实的自己,保护自己、欺骗别人,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卸下沉重的面具恢复真我。于是,人与人之间一直有一堵无形的墙,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围城里不断抱怨别人的虚伪假面,自己却总是不能显示真诚。

人生拥有真诚,使人在心灵这片净土上悄悄萌发爱的种子,在心灵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才能感化邪恶播种善良,可以拥有一个海阔天空的世界。更可以与快乐相伴永远,乐观向上。可以与幸福同行,和谐人际关系。真诚待人,退一步就拥有融洽,能让人间充满真情,大家都能够真诚一些,就能让整个社会充满阳光般的温暖、雨露般的滋润。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