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高三励志 > 关于高三经典励志文章精选


关于高三经典励志文章精选

时间:2022-05-10 05:00:01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点击数:6    

一个人要想走向成功,那么他首先得需要一个想要成功的动机,有目标就由动力。励志人生小编为高三的学子们整理了相关的关于高三经典励志文章精选,希望大家能从中找到努力的方向!

关于高三经典励志文章精选 篇一

人要心有所向

曾经有幸被母校邀请回校做演讲。那一次的演讲结束后,接到学弟学妹最多的问题是:为什么我的大学生活很充实,自己也很努力,可毕业之后依旧觉得很迷茫?

我觉得关于迷茫的解答最后都能归结为:没找对努力的方向,也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正因为基本方向定错了,所以很多努力变成了无意义的消耗与自我满足。我们总是想着在路上,却没想过是否在正确的路上。条条大路通罗马,你也许会说每一条路都存在意义,我并不否认这一点。但20岁至30岁的黄金十年里,我们在歧途上所花的时间,要是用在相对正确的路上,结果会不会更令人满意呢?

我大学时期的班长,播音是他的爱好,普通话考试一级甲等,常常在校园里能听到他的广播节目。可他偏偏在父母的压力下做了三年学生会工作放弃了他的广播台。一路从底层做到学生会主席,其中的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连夜赶节目、通宵做视频、食堂里写策划书、午饭晚饭随便对付……

学生会主席,头衔金光闪闪,父母皆以此为荣,他那时候也觉得这样的选择似乎是正确的,并从未怀疑过自己。因为在他面前,有父母的赞扬、老师的认同、同学的羡慕,这些目不暇接的他人的肯定,使他对个人的判断变得逐渐模糊。从传统意义上讲,班长称得上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成绩从没掉出过前三,年年能拿奖学金,几乎没有老师不把他当作正面教材鞭策学生。每次看到班长不是在忙,就是在忙的路上。他就是这样,灵魂在不在路上我不知道,反正身体一直在路上。

说实话,和他刚开始算不上朋友,平时交流也不多。真正的交流应该是从他大二下搬进我宿舍那天开始的。高频率接触以后,发现他是个很传统的人,私下里内向且温和。父母经常会开车来学校看他,眼神里时常透露出对他的希望。有时给他带营养品,有时给他带生活用品。他的作息很混乱,早出晚归。基本早上一出寝室门就再也看不见他的身影了,有时空一点会回来睡个午觉,没空的话要深夜才会回来。

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深夜回到寝室后,喜欢坐在写字桌前发呆,静静地看着电脑,什么也不做,可能还会抽烟。有一次聊起了他的这个习惯,他说只是想放松,因为真的太累了,他感觉自己背着很重的包袱在行走。学生会里一说要办什么活动、大赛、展览,他就被焦虑症折磨,做梦都是写方案、完善计划、与各部门沟通交涉。“那就别干了啊!”寝室里的人都用这样的话劝过他。他总是无奈地笑笑,继续埋头苦干。大二下竞选学生会主席,他志在必得。

在竞选前一天的晚上,他要赶一个竞选视频出来,还把我从床上叫起来,求我一起帮他完成。我睡眼惺忪地从床上爬起来,听他讲制作思路、核心创意,然后分工干活。他负责搜集素材、我负责排列、模板、剪接、配乐。大约早晨5点45分,我做好了视频,开始渲染,才发现他在边上睡得跟头猪似的。25分钟后渲染完毕,我叫醒了他。

看完视频,他兴奋得像个孩子。

“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我问他。

“不确定。”他犹豫了半天才说出口。

那个早晨,他拷贝了视频,洗头洗脸刷完牙,换上了一套干净的西装。出门前,他冲我笑了笑,我也对他笑了。两秒钟后,他转身“咚”地一声关了门。我钻回被窝,看着他消失的轨迹,不知道他身体里那个忙碌的灵魂,何时才能平静。

上午的竞选,他大胜,甩了第二名50多票,顺利当选主席。可这主席的名头,没有半点实际好处,就像糖衣炮弹,又让他累死累活一年。每次搞完晚会,他都像是得到某种解脱,大肆与同寝的我们庆祝。饭桌上,他意气风发地举着酒杯。笑声与灯光下,潜藏着一个疲倦的灵魂。

但是,之后发生的事有些不一样。班长在毕业一年后,竟然重新捡起了他的播音事业,没有再听父母的话。我们更没有想到的是,为了在这个领域谋求一份职业,他付出了很多。众所周知,要想进入广播电视台的编制,简直比登天还难,可他的确做到了。

他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呢?前半年没有工资,不纳入单位的福利体系,还不一定能留用。基础工作及杂活全包,一天的工时是10个小时。我不知道他为何这么选,也许只是因为他这么做很快活吧。

太多数人都像他一样,整个大学期间都在为旁人的思想所左右,没有真正在乎过自己的想法。这样做好像不错,那样做也好像很棒。终日徘徊不定,犹豫不决,兜兜转转,绕了一大圈才找到心中所爱。参加社团是为了认识某某妹子、考公务员是因为父母的压力、读研是为了混个文凭、在学生会担任个一官半职是为了自己的面子。

我们的动机和目标总是不那么匹配。我们也总是不停分裂,从未发现过真正的自我。不断地做着自以为是的努力,不断地跌落谷底,消耗着自己。那些像班长一样忙个不停的人,是真正脆弱的人。因为忙是他们的保护伞与借口,他们可以躲在忙碌的身影中,避免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他们躲开了人生最需要思考的一个命题,投奔漫无目的的努力大军。而努力这东西,一旦成为消耗,就会不断把自己往反方向推。所以身边越来越多这样的事例,某某某不顾家人反对,从事起自己真正向往的职业,不论那种职业的形式是什么,工资是多少。

你以为努力就行了,可最终用努力建筑起来的,无非都是些海市蜃楼与废墟。你始终懒得辨认自己努力的方向,迟迟不做决定,让自己随波逐流,倚靠旁人与大众的喜好来决定自己的方向。你不敢判断,因为你怕自己的决定是错的。

你总是轻信他人,不论这个人是父母、朋友、或是老师。一味的轻信可以让自己不必思考与担负决定的责任,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放过自己,认为这一切还过得去。

谈起消耗式的努力,任何一个人都比不过网吧里的少年。他们从不参加正式的电子竞技比赛,也没有金钱收益,他们只是让自己沉迷在虚无缥缈的世界里。有时为了游戏里的胜利能够茶饭不思,饿到天昏地暗,通宵作业更是家常便饭。他们这群人,也努力了,可这种努力,能否对人生形成有效作用呢?

平静如今是一种奢侈品,可我们又不得不需要它,我们需要它来找到自己想要的。我始终拿我班长的案例作为分享,因为他曾在他人的意志中迷失过,经历过长期的消耗式的努力,也终于爬了起来,真正找到自己的内心所爱。

多年以后,脑海里经常有一个场景,就是班长他坐在电脑前发呆,而后点起一根烟,什么事都不做。这个用以排解焦虑的行为,也许就是一次次在深夜里扭转着他对自我的认知,让他逐渐对努力的方向作出思考。

香烟味弥漫,烟雾环绕,正像是无法逃脱的迷茫期。但一根烟总有抽完的时候,那时候他会从烟雾里站起来,选一个方向勇敢地走。

成为一个心有所向的年轻人。

小编寄语:一个心有所向的年轻人,对于自己的每天总是过得充实而快乐。心有所向,你就不会因为虚度光阴后悔!

关于高三经典励志文章精选 篇二

努力没有尽头

各位同学好:

今天,我站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关于高中学习方面的报告,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在高中三年和大学三年的所见所感所想,通过一些事例向大家说明我们将会在高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处理办法。我希望大家从我的报告中吸取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并且为自己树立目标,坚定信心,最终走进理想的大学。

第一部分,简单谈一谈我们如何确定目标,树立理想

我们中学每年考上重点大学的人数六七百,所以一年后你们都有可能进入一流的重点大学或者一流的名牌大学。我在高一的时候有这样一种困惑:我的目标是考上好大学,但是要考好大学为了什么,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走求学这条路?答案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好多家长的答案是“为了光宗耀祖”,比尔·盖茨说“大学退学也能世界首富”。经过了三年的清华的磨练,我现在的答案是:“求学这条路是我们通向成功的捷径”。

这里我举几个例子证明这个观点:我在清华电子系的一个师兄刘自鸿,他自己一年的钻研,在去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上获得特等奖第一名,他的专利“人体生物传感芯片”,被一家企业以300万元买走。看看吧,一名大四的本科生就已经身份百万了,这样的例子在清华很多。

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错,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都玩过那种红光激光笔,我前几天在市场上看到最低的一款售价是3元人民币。我们系信息光电子所做的一个项目“绿光半导体激光笔”,现在在美国买一支200美元。事实上成本也就10元人民币,但是我们做来了,别人没有,我们就可以决定一切。

我查阅了一下福布斯《财富》杂志,中国大陆35岁以下的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100%都是靠科学技术起家的。说到这里文科生可能有点不高兴了,都是靠理工科的科技,我们文科生怎么办呢?别急,我这里还有一个例子:这位同学是清华经管学院朱基教授的博士生------文科生,现在是中国招商银行的副行长,今年只有29岁。他因为在一个月时间内解决了河北一个城市建行的十几年的呆坏帐,被朱基院长破格提拔。他获得重用,所依靠的就是自己出色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这样的例子在清华多的是,他们走了求学这条捷径,他们用几年的时间达到了其他人可能要用几十年才能达到的高度。因为一流大学会给你全面的专业知识,会教会你快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会给你一个广阔观察世界的视角。这就是我所说的“求学这条路是我们通向成功的捷径”。

我们现在应该明白自己今天的努力是为了什么了,我们也应该坚定信念来争取考上一流的大学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要考什么样的大学?

现在好多同学可能心里没有什么概念,你们的成绩的确也可以考上不错的大学,但是不同大学之间的差距我们必须心里有数。名牌大学的学风、师资力量、科研经费是一般的重点大学没有办法相比的。全国排名三十名之后的大学对于你们来说就太差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把自己的目标定的高一点。

在座的各位同学现在的成绩有高有低,可能前几名的同学想的目标是清华、北大、中科大,靠后的同学可能在想河北大学也不错。我的观点是,同学们至少要把目标定位在复旦或者是上海交大一级的水平上。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举我自己的例子,我在高一入学的时候曾经在年级140多名,后来有一次还到过200名。但是我从来都认为我将来一定会走进清华,并且向这个目标不懈的努力。我现在的大学同学好多都有我这样的经历。信念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东西,当你从骨子里认定你是清华的水平,在自己的行动上就会处处表现出准清华的素质。

现在我想大家对自己的未来都应该心里有数了,那么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呢?

第二部分,具体谈谈我在高中遇到的几个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这里我总结出我在高中时代遇到的几个很烦的问题,当时怎么也想不清楚,现在我想明白了。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希望同学们少走一些弯路。

偏科是高考的致命陷阱

我在高中时最不喜欢政治、历史和地理,因为这几科高考不考,并且可能我一辈子也用不上。可能也有同学物理、化学和数学吧?还有的同学只喜欢某一科,不不去好好学其它的主科。但是“白痴”教育部为什么要让我们学这些我们一辈子都可能用不到的东西呢?这么说不夸张,我在高中学的最好的就是化学和生物,但是在清华学了三年的电子我们完全没有用到这两科,有理由相信,我这辈子都不会再配平一个化学方程式,用好多人的话说这两科就是高考的敲门砖。我当时弄不明白我们为什么需要学习这些课程,相信我们在座的好多人也不明白吧,我给大家说了下面的例子大家就应该明白了。

我们大一的时候有一门必修课叫“机械制图”------主要内容是在图纸上画螺丝。我们电子系的,画这个干吗啊?的确,那学期之后我们再也没有接触过相关内容。我们好多同学当时非常不满。我们系主任为了平息怒气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他曾经带过一个大四的本科生做毕业设计,他给这个学生的课题是给一台新型计算机编写应用程序。这台计算机结构既不是冯·诺依曼体系也不是哈佛体系。它用到的计算机语言完全不合常规。第一周老师先给这位同学一本相关的书让他弄懂。经过一周的努力,弄明白了。第二周到第八周都是这样。第九周到第十五周开始编程。最后一周写论文。这位同学顺利的完成了任务。毕业的时候,导师问他:“你这次毕业设计用到大学四年的哪门课程,微积分?”“没有。”“线性代数?”“没有。”“C语言?”“没有。”“微机原理?”“也没有。顶多用到了英语。因为编程是用英语编的。”“那你大学四处都干什么了?你所学的所有的讲和都没用啊。”这位同学傻了。但是老师又问:“如果你是一个高中刚毕业的学生,你能16周完成这个课题吗?”“显然不能。”“这就对了,你大学四年学到的是学习知识的能力,四年前我给你的每一本书你都要学一个学期,但是你现在一个星期就完全吃透了。”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可能以后永远都用不到,但是你在学习各种不同的科目时总结的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思维视角等都会伴随你一生。在你遇到新问题的时候,你可能利用以前的经验很快总结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所以,我现在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千万不要偏科,任何科目对你都是至关重要的。

努力时没有尽头的

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可是就是没有办法把成绩再提高一点。他自己安慰自己“我已经尽力了”。我记得电影《勇闯夺命岛》有这样一句台词:“永远不要说你已经尽力了,失败者总是抱怨自己已经尽力了,只有胜利者才能赢得选美皇后的芳心!”我个人觉得,当你还有力气说出“我已经尽力了”的时候,你根本就没有尽到力。我觉得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大家看看人的潜力有多大。

我在高中的时候体育特别差,跑1000米都很要命,从来都是不及格。相信在座的好多同学也对这项体育达标深恶痛绝。到了清华之后,第一节体育课,老师告诉我们体育好是清华的传统,我们每年要测3000米长跑,跑不过不许毕业,取消推研资格。怎么办?谁来到清华都不想拿不到毕业评点以,我的同学大部分和我一样体育很差。于是每天晚上10:30,我们的自习教室关门,清华的操场上人就多起来了。跑半个小时再回寝室继续学习。练了一个学期,我瘦了40斤,最后考试的时候我仅用了12分56秒就跑下了3000米,我们班最胖的人也在15分钟以内跑完了。想起我高中向体育老师抱怨:“我已经尽力了,1000米就是不及格。”我现在觉得很搞笑。

清华的校训中这个“自强不息”我觉得给我的影响非常大。当你觉得自己已经尽力的时候,往往再坚持一下就会突破自己的极限,唤醒自己的潜力。思维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可以把全世界图书馆藏书的信息都装进去的,然而,人类思维至今才仅仅开发出百分之七到八。所以在这里,我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再努力,永远不要说自己已经尽力了。什么叫成功?人们死活都不相信你能做到的事,而你做到了,这就叫成功。

如何把书读好?

接着上一个问题,永远不要说自己已经尽力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努力呢?我在高中听过不少关于学习方法的报告,也很多次给别人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但直到大二我才真正明白怎样才能把知识学好。

大二,我们上一门课叫“模拟电子线路”,特别难。我们的老师------高文焕院士告诉我们一句话:“学习模拟电子线路和学习其它学科有一个共同的窍门,八个字------题海战术,题海战术。”我当时非常费解,从小到大老师都说要讲方法,不要死做题,怎么院士这么说呢?之后几件事我明白了这八个字的含义。

我们班有一个山东的省高考状元,得了713分。我问他,你到底是怎么学成这么“牛”的?他说:我高中的时候只要市场上能买到的习题集我都做过。

如果大家觉得省高考状元离我们太远的话,我再举一个河南省高考第76名的同学的例子,看看他是怎样做题的。他的智商不会比在座各位高的,因为他在清华电子系学习非常吃力。他说他高考6个主科的题典他至少做了五遍。

所以我觉得高文焕院士还是对的,题海战术绝对是学习高中课程的好方法,我自己也有体会,比如我高三时英语的短文改错总做不好,于是一个周末,我连续做了50篇改错,之后的英语考试短文改错几乎没错过。大家可能觉得大学生就很少做题了,我不知道其它大学的情况,但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在清华每年做的题肯定比我高三的时候做的多。

现在,同学们一定会说,想题海战术很容易啊,但是哪有时间啊?这就引出我下面的问题。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下面,我告诉大家我在清华了解到的一个湖北同学的高中是怎样度过的:他在一个县城的重点高中,他们学校全体学生住校,每年春节时放假三天,其余每个月放假半天。一年一共放假九天。我想我们学校还不敢这么变态,但是那些湖北的学生真的是比我们少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了,这也导致他们的基础比我们要好得多,也导致了清华宁可在湖北扩招30人也不在河北扩招一个。回想我的高中,我现在非常后悔,如果当时我像那些南方的同学那么抓紧时间,我高考绝对会拿省状元。同学们,我们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们身上的责任很重,如果我们还是把好多时间都用来娱乐和休息,当我们进入大学,走向社会的时候就会感到那些南方省市来的人对你的压力。

那么我们省时间呢/

首先,我个人觉得在座各位的走路速度太慢,我看到的是在家有说有笑的踱着步子慢慢走。大家如果到了清华可以看到,所有的学生骑车都是飞车,走路几乎都是小跑。我们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你很快从校门走进教室就可以比别人多看一会书,多做一道题。时间久了,日积月累,你就会在时间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其次,我们的课间十分钟也非常宝贵,这一点我到了高三下学期才意识到,充分利用课间十分种,我们一天可以挤出将近两个小时,可以比别人多做一套题。

再就是,我们最好别看电视了。我在高中的时候每天必须看电视,当时主要是因为要面子,看了体育比赛、晚间新闻去和别人侃,看了电视剧和别人吹。整天装出一副不太用功但成绩不错的样子,归根结底还是希望别人说自己聪明。我现在的观点是,被人说“他聪明但就是不学习”的人是最蠢的人。不管你是否真的智商超群,但是如果我们把太多的精力用在那些与自己前途无关的事情上,就是对自己的最大的不负责任。我现在在清华的好多同学都是在高中期间没看过一眼电视------包括春节晚会,有的同学甚至是从初中开始都没看过一眼电视。现在在学校,我们每个寝室都有电视,但是我们寝室的电视几乎就没开过。期末考试之后都没人看一场欧洲杯。大家考试后没有休息放松,所有的人都是准备下学期的课程,准备托福、GRE考试,或者是学一些实用的技术。所有人脑子里想的都是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来充实自己,使自己在今后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同学们不要把清华的学生想得太牛了,清华学生中智商超群的人至多占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他学生的智商不会比在座的各位高到哪去,他们比你们多的东西我觉得只是对待自己的未来的态度。清华学生身上有一种非常令人敬畏的精神力量。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目标放弃任何诱惑。就算在大年三十清华的自习教室也会人满为患。用一位美国教授的话说:“Students of Tsinghua, no Saturday, no

Sunday, no holiday!”就是这种精神铸造了清华的神话。不这样就很难考上清华。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你说得很对,但是我们很难让自己坚持下去,最多三分钟的热血,之后就不想再努力了,好的,我们下面就讨论怎样让自己的血一直热下去。

有压力才有动力

我和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教授许纪敏先生有一次聊天的时候说:“我觉得电子系的学生压力太大了。”许教授说:“清华的人才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就是压出来的!”不错,巨大的压力才有会巨大的动力。有的同学说:“我们学校的学生的压力已经很大了。”我现在觉得,我们当时在高中时的压力太小了。

说实话,清华的学生有的也不是那么喜欢学习的,比如我就有点厌学。但是清华的要求极为严格,四年之间只要一科不及格就取消推研的资格,三科不及格就退学了。所以清华有的系的淘汰系是30%,太可怕了!所以我们都要疯狂的学习。

比我们还恶心的还有美国的MIT,我大一的辅导员现在在MIT读书。他给我发的Email说,他上学的第一节课,教授向他们宣布考核要求:“上我的课,最后的成绩是一个A,两个B,一半C,一半D。”就是说有一半的人将会不及格。MIT的淘汰率比清华还高,这就是为什么MIT的学生只要是拿到毕业证,就会被各大跨国公司高薪聘请的原因。

我再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可以说明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人可以做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大二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夏季小学期共两周。第一周周一上午,我们在一间教室一上了两个小时课,学了计算机的VHDL语言。下课老师要求我们在周五之前编出一个主频30M的CPU来。所有的人都疯了,因为上午根本就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后来我们知道,在其它大学的电子系,这门课要学一个学期的。但是老师说得很清楚,做不出来就有及格。于是大家就疯狂地跑到图书馆借书,回去废寝忘食地看,第一天看不懂,第二天稍有点明白,第三天白天编了几个简单程序,晚上开始正式编程,编到凌晨3点,周四编了一在加一个通宵,周五早上8点通过了验收。大家松了一口气。但是接着第二周周一早上,老师告诉我们周三下午交一个超声波测距仪。又是疯狂的两个通宵,周三下午把超声波测距仪交上去了。在此之前,我们没有想到我们还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这么多事,但是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我们完成了。

还有一个例子,我们大一的英语课,要求我们一周背下500个单词。我觉得这是可能的。但是第一次考试我只得了43分,没有办法。以后每天早上我5点起床,背单词到7点再去上课,最后还是能背下来的。所以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我们的确可以发挥出巨大的潜力。

在这里,我给各位一个建议,能是尽可能的给自己找一些压力,比如说规定自己一个星期之内必须做500道题,考试不得140分以上就算自己不及格等等。大家不要觉得这些很过分。如果各位真的发誓要考上一流的大学,我觉得这是我们必须做的,并且现在的南方高中生就是这么做的。

老师都一样

清华的老师做研究都是大牛,但是几乎没有老师好好给本科生上课。没有人教你怎么办,你不会倒是不正常的了。有一次上微机原理课,老师说,今天回去用Protel把课上的电路模拟一下。同学们都说,我们是这辈子第一次听说这个软件。老师说:“这是电子工程人员必备的软件。”转身就走了。没办法,我们回去在图书馆熬了3天终于把这个软件学会了。一次数学课,老师让我们回去用MATLAB画一个三维的图形。同学们都说没学过———这好像是数学系的一门必修课,老师只说了一句:“没学过?回去学呀!”我们又是在图书馆耗了好几天,基本弄明白了。所以,当你觉得有哪一科学得不太好的,一定不要埋怨客观条件,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基石。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同学们如果真的要为自己的理想拼命的话,必须好好锻炼身体。清华的口号是“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所以清华的体育课之所以要求那么高、那么严格,就是逼着大家好好锻炼身体。现在,我们班今年有20个人报名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全国报名的大学生只有5000人,清华就有3000人)—一是为了体验一下,二是对自己的耐力很有信心。推荐大家多练习长跑,最好每天跑个1000米。相信吧,等你们到了一流大学需要熬夜做研究的时候,你们将会发现自己大学打下的身体健康根基是多么重要。

最后,我送给大家几句话和大家共勉。第一句,是朱基教授在给清华的学生讲话时对大家的要求:“为人为学,追求完美。”第二句就是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小编寄语: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成功是没有尽头的,因此努力也没有尽头,当你说你尽力是,意味着你已经离成功远去了!

关于高三经典励志文章精选 篇三

一个清华学生的回忆感悟

一个人为什么生活?这个问题可能太大了。那么你又是为了什么学习?事关动机,回答必须清晰。我的学习动机经历了一个从不纯渐渐到单纯的变化。我那个不纯的动机:学习就是为了考上名牌大学,具体点,最好就是能考到清华。

这个,可能是我国分布最广泛的一个动机了吧?在这种动机的驱动下,学习可能是很累的一件事。因为它掺入了太多的功利。

人不是常常会这样吗:小时候,我最不喜欢的一个节目就是新闻联播。因为新闻一开始,别的频道都会转播它。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只看新闻联播了,对那些少儿节目,我再也没有兴趣了。学习、学习、学习,最让小学生头痛的双音节词语。等到某一天,我发现我对它早已有了化不开的感情。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吧?从意识到我肩上还有责任起,我的懵懂时代就过去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从改变自己开始;为了给下一代计算机注入活力,必须改变!学习是改变自己的方法,所以我爱它,所以我才努力。

一个你真正喜欢的动机,可以让你这三年的学习有一个明亮的色调。灰色的高中生活,摆摆手,拒绝吧。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明天,我喜欢这样的纯洁的动机。

从时间的奴隶到时间的猎人

一个人在二中的生活,可以很丰富,也可以很紧张。差不多每个月都会有大型的校办活动。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社团,也常有安排。另一方面,学习上的任务一点也不少。那么,什么是我要做的,该如何安排我时间银行里的存项,这些都是我必须考虑的问题。还记得老师组织我们去参加各学科竞赛的讲座。刚开始的时候,每次听课的差不多有二百多人,普通教室放不下,大伙都集中到阶梯教室去。那里没有暖气,大伙坐在凳子上一起发抖,还是充满毅力地听下去。但是不出一个月,人数就减了一半还多。大多数人是因为高考课程和竞赛课程难以协调的缘故,不得不放弃了。到了最后,每科甚至只有不到二十个人坚持了下来。听起来有点夸张吧。高考与竞赛兼顾,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合理地安排上天赐予的86400秒。

怎么安排时间呢?这是个因人而异的问题。记得有一天,我们跑去参观竞赛前辈们的教室。前辈们把那成箱的书给我们“亮”了出来,对我造成的视觉冲击绝不亚于明晃晃的尖刀。

如果说一个铜子掰成两半花反映了主妇的苦恼,只恨时光太匆匆,这就是我的烦闷。

我选了一个最古老的办法:延长学习时间!也就是一个字儿——“挤”!这个方法是否科学还有待考究,但对一部分人确实是有效的。我就像一个时间的猎人,到处搜寻它。我不适合晚睡,但是可以早起嘛!太阳还在那一半世界做圆周运动,我这边的笔尖已经开始在纸面上做起“布朗运动”了。一有空闲我就一把抓起文曲星,跑到四楼的连廊上背单词。从连廊上可以看得很远,特别是在没有别人的时候。如果连廊上的栏杆有记忆,它也许会记得我的身影吧。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我边听边做笔记边提前写作业,好压缩时间。为了避免学理不通文,我每天挤出时间来写两篇作文(后来偷懒,变成两天写一篇了)。这些后来都成为我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

从充满激情到激情澎湃

初中的时候,中央十台播过一个节目,叫《高考状元经验谈》。我一集不差全看下来了,我妈妈还帮我做了笔记。我由衷的地佩服他们。我觉得他们最厉害的是那份激情,那种愿意把每一天井井有条地安排到秒,愿意对自己的生活从头一直负责到脚的态度。

我在二中,身边都是有激情的人。在他们的感染下,我的日子变得激情澎湃。

石家庄的盛夏,外面难得有人,只有知了挂满了夏树。像古老的滴漏一般我的汗水永不却步,时不时飞来挑衅的还有巨大的蚊子。但是当我把自己投入到题目里,我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把这一切都忘记了。

暑假总结是这么写的:“这是一个熔化一切的夏天,融不掉的只剩下一麻袋草稿纸,还有几筐实验报告。”

其实还有我们的信念,几年后的我很想补上这一句。

又有一段时间,我在学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时遇到了困难。所谓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看来是真的。每当我沉沉入梦,梦乡中一个一个巨大的箭头都会如期而至,有时我甚至能把数值算出来。在梦里还在想问题,这种事以前也听说过。凯库勒结构式就是他在梦里突然领悟到的。不过我以前一直把那当成一段传说而已,或者是一种艺术手法什么的,真是愧对前辈了!

另一件事,是转述自我的班主任之口。他门下曾有一名复读的女生,她用了一年的时间,完成了惊人的逆转。怎么办到的呢?他也不知道。只是听这个女生自己说,这一年她从没有看见过太阳。这就是披星戴月吗?我以前也当做文学手段了。

正当我激情澎湃地在题目中鏖战,忙得不亦乐乎之时,同桌的书桌上多了一本书。魏书生老师写的。前桌则手捧一本新东方精神。有一本超右脑学习法,听说学校门口的小书店正在热卖中。

假如我们是一群牛的话,那么那天我忽然发现,只顾低头拉车的我,不知不觉被那些会抬头看路的家伙甩了。

开始行动吧。

不看不知道,前人总结的学习方法真是千千万万。先有3R学习法,接着4R学习法,后来又出了5R学习法什么的。大意无非就是课前预习,课上研习,课下复习,然后练习,经常熟悉之类的。

我尝试了几种,每种用了几天,后来觉得死板了,都没有坚持下来。后来一个前辈告诉我,自己总结总结,自己的方法可能会让你更舒服一点。前辈的经验往往是宝贵的。我自己找了几个,感觉还挺行。

举个例子吧。这世界上最痛苦的,不是我不会,而是我会,但是我做不对。

编程里有一整套查错的方法。但是还没见过有人专门写过物理题的查错方法。大概认为根本就不该出错吧。

其实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般来说,在物理题目里,量纲检查是最常用的,检验极限情况,检查答案是不是符合你的已知实例,检查定义域和值域,单调性检验,这些也都是我们熟知的方法。还有对称性检验:方程里的对称性一定会体现在解数量级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方面,认认真真地读题,仔仔细细地分析,清清楚楚地列式,本身就是用在出错之前的手段。书写时,用几个花括号而不是一大堆文字来表示条件,可能也会更清楚。

上面这些都不算经验,只能说是一种习惯吧。

不是方法,只是习惯

为了建立好的学习习惯,我观察过一段时间:什么是“传说中”的高手呢?结果发现了就像这样的一些印象:

这些颇具俗世奇人风范的描述,是我观察得到的事例,当然是反面的。自己的计划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如果抛开老师的引导自己搞一套的话,我觉得只是懒惰的借口。你完全可以在跟着老师走的同时完成自己的计划。另外,列出要学的和已经学过的,短期看来,可能会慢一些;从长远看,已经掌握的东西会比较牢固,这样在后续学习中优势就明显了。

再比如,翻开一本新书,一般都应该看看前言和目录,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就像写一部小说,可以先写总纲,写概要,最后再使它丰满起来;也可以先写一个一个细节,最后凑起来。显然正常人会选第一种。学习一门课也是一样。

有这么一道题:五个电阻环相连,求电阻。题量比较大。让我到今天还能记起来的原因是它下边有一条评论:“物理竞赛考核的不仅仅是选手的知识,还有他的毅力。”

那个时候我还不懂它的含义。

一直到了复赛考场上我才真正明白。那次考试出事了。

乍看之下平平无奇的题目,其实玄机暗藏。有几道题做到一半就走不下去了。像是一条缺氧的鱼,我艰难地拍打尾巴找寻出路。

武侠小说里不是常有高手对峙的场景吗?越是生死关头,越要把生死置之度外。绝对不能慌。一般来说,慌的那个人绝对会比较惨。

我没有经历过那些场面,但原理总是差不多的。

在最后的半小时里,我稳住了自己,很坚强地做下去,什么后果也不去想。心里好像有一潭水,只有滴滴的水声。

最后,在这半小时里我挽救了自己,拿到了我的另一半分数。

这个经历本身可能比比赛还重要。

从一个自己到下一个自己

缓缓流逝的,总是时间的旋律。

两年的时间,改变缓缓发生在我的身上。

从一个有点腼腆、常常退却的自己,到一个已经可以昂首在舞台上演绎话剧的自己; 从一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自己,到一个已经可以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的自己。从一个懵懵懂懂、目标模糊的自己,到一个坚定了信念,决定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一件事的自己。

我真的要感谢我的学校和我的老师。

“二中,是省里最好的中学。”两年后的今天,我发现这句话影响我的一生。

两年前,最好的中学意味着从这里走出许多清华北大。来到二中,她会用知识丰富你的头脑,给你一个登上人生更高平台的机会;两年后,我才发现,其实我在乎的早已不仅仅是考上哪所大学。来到二中,她会用她种种历练,丰富你的内心,给你一个更好的自己。

小编寄语:考上的血之后,回头来思考一下我们现在高三的生涯,那时你会发现,原来我们享受的不是结果,而是那个努力的过程!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