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励志故事 > 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推荐


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推荐

时间:2022-12-15 04:01:02   来源:文章阅读网  作者:网络整理  点击数:1    

最近很多小伙伴都让小编推荐一些励志的名人经典小故事,那么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推荐:快成功时更需努力

哈里·胡迪尼是享誉国际的匈牙利脱逃艺术家,他能神奇地从绳索、脚镣及手铐中脱困,是杂技和魔术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1881年,当时只有7岁的胡迪尼跟着妈妈去镇上玩,见识了著名杂技大师林恩的街头巡游表演。胡迪尼不禁对杂技产生了兴趣,哭着闹着非要拜林恩为师不可。林恩看他筋骨健壮、身形灵巧,觉得他是一块练杂技的好材料,也有意收他为徒。胡迪尼的妈妈虽然有些舍不得,但林恩毕竟是远近闻名的杂技大师,能跟着他学习也是一件荣幸的事情,就把孩子交给了他。

胡迪尼跟着林恩大师练了几年基本功以后,开始练习叠椅子,人站在椅子上一把一把地往上叠,同时人也一步一步地往上登。因为他勤奋苦练,到了15岁的时候,在不借助任何外力条件和保险措施的情况下,他已经可以往上叠8把椅子了!

后来有一次,林恩给所有的徒弟来了一场测试,以便掌握徒弟们的技艺水准。胡迪尼表演的自然是他刚刚练成的叠椅子。他小心翼翼地一把一把往上叠,叠了8把椅子之后,他还在椅子的顶端做出各种极富挑战性的动作,在往下降的时候,胡迪尼又是小心翼翼地一把一把往下面的师兄弟手中抛椅子,然后自己一步一步地往下移动。一切似乎都非常顺利。在拆到倒数第二把椅子的时候,胡迪尼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心里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不禁开始飘飘然起来。就在这时,他却一个不小心,一屁股从椅子上摔了下来,痛得哇哇大叫!

胡迪尼坐在地上一边揉屁股一边看着面前的椅子,脸一红,挠挠头皮对师傅说:“我这么高的地方都不会摔下来,可为什么到了第二把椅子的时候反而摔了下来呢?我的技艺真的就这么差吗?”

“不,并不是你的技艺差!越是在高处你会越小心,所以你不会摔下来,但是,越是到了低处,越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你越是会放松警惕,所以你才摔了下来!”林恩大师走过来扶起胡迪尼后接着说,“所以做人做事,最要紧的不是你在困难时期有多么刻苦,而是距离成功只一步之遥时的心态。你要记住,越是快要成功了,越是要付出双倍的谨慎和努力!”

胡迪尼记住了师傅的话,并在这种人生信条下继续勤学苦练,最终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杂技大师和魔术大师。

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推荐:北京留不住马云

1997年1月,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要做一个大内网,加上一个官方政府网站。外经贸部最关心的是找到优秀的、最合适的人才,负责这个项目。

在杭州,因为经营《中国黄页》声名大振的马云,成了外经贸部领导眼中理想的人选。

刚到北京,团队成员一共13个人,分成三个小组,分住在三套简陋的房间里。

到了运营的环节,问题出来了,政府的“红头文件”下去了,业务非常冷清,原因很简单,大内网工程的商业运营模式行不通。

于是,马云开始游说高层,扩大内网,改建互联网。1998年7月,经外经贸部批准,成立合资的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由马云出任。

“国富通”成立以后,马云带领团队开发“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这是一个真正的互联网项目,也是马云真心想做的。

很快,网站开始盈利,“国富通”和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站,都是在创建的当年实现盈利的项目,纯利高达287万元。

可是,马云并不开心。长期以来,他发现很多事情在政府的框框里很难做,存在着许多说不清的问题。

尽管外经贸部给了马云很高的礼遇,很高的职务,但马云心里清楚,他就是一个做网站的高级打工仔。如果部里有会做网络的人才,谁会找他们?

到了1998年,网络大潮席卷全球,中国第一次出现了网络热。直觉告诉马云:中国的网络形式,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全世界互联网高潮马上就要到来,留在政府机构里,对不起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1998年年底,马云突然向大家宣布:我要回杭州。

马云把从杭州带过来的团队成员召集在一起,说:“你们可以留在部里,有外经贸部这棵大树,也有宿舍,在北京的收入非常不错;你们也可以到‘雅虎’,这是一家特别有钱的公司,工资很高,每月几万块;也可以去刚刚成立的‘新浪’,我可以推荐。反正我是要回杭州。”

接着,马云又说:“你们要是跟我回家,二次创业,月工资只有500元,不许打的,办公就在我家那150平方米的房间里,做什么还不清楚,我只知道,我要做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商人网站。如何选择,我给你们三天时间考虑。”

当时,不管别人多么反对,多么不理解,真正做抉择时,马云这支13人的团队,没有任何人犹豫,也不用三天时间考虑。五分钟后,结果出来了,都跟马云回杭州。

回到杭州,马云说:“我要创办全世界最好的公司。”

这个公司,就是此后的阿里巴巴集团,它诞生于杭州西部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湖畔花园。确切的地址是湖畔花园风荷院16幢1单元202号,一栋四层居民楼中的一套四居室的房子,面积150平方米,这里是马云的新家,“阿里巴巴”的办公地点。

“阿里巴巴”的模式,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是非常独特的。

起初,马云团队的大多数人认为,做一个像“雅虎”“新浪”那样的门户网站,是唯一可行的方案。马云认为,“大部分人看好的东西,你不要去搞,已经轮不到你了”。于是,“阿里巴巴”选择创新,尽管创新的风险更大。

如此“出格”的冒险之举,放在北京,放在外经贸部,或者放在“国富通”的框架里运行,显然是不可能的。

马云离开北京,他必须找个合适的窝,孵化“阿里巴巴”,孵化他的理想,在他还没有真正壮大之前。

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推荐:母亲揍醒崔永元

1963年,崔永元出生于天津,是家里四个孩子中的老幺,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都夸(兄弟仨)老大精神,老二利索,老三……偏偏到了老三,满世界找不到合适的词,只好说:‘这老三,老三好啊,最小吧,哼哼,哈哈……”’崔永元曾这样讲述自己的童年记忆

父亲在部队当政委,是对崔永元影响最大的人。小学三年级时,学校组织文艺演出,崔永元很喜欢一个叫《地道战》的群舞,却没能被选上。父亲知道后,哈哈一笑:“选不上也没什么,只要你努力,今后有的是机会。”或许是受到了爸爸的鼓励,那之后,崔永元照样热心关注演出活动。最终,另一个歌舞节目《行军路上》选中他出演主角。

后来,学校又将他们的演出推向农村和部队,其中就有他父亲所在的工程兵团。演出结束时,父亲作为部队领导,上台与小演员一一握手。“那是我们父子间唯一一次正式握手。父亲的手很有力,让我觉得,那是一次男人对男人的握手。”

父亲随工程部队长年在外,四个孩子的教养重任都落在母亲身上。对于他们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母亲伤透脑筋,常以“打”为上策,希望能“通过伤皮肉触及灵魂”。

崔永元说,小时候挨母亲的打就像家常便饭。

一次上学途中,崔永元和几个同学捡到一条白纱巾。那时候,纱巾算得上是奢侈品,几个同学将它在手里传了一圈,传回到崔永元手中。到了学校,他将纱巾交给老师,因为拾金不昧受到了表扬。没想到,“贪功”为他埋下了“祸根”。

傍晚,崔永元刚走进家门,就发现母亲表情严肃地端坐着。接下来的对话,他至今记得清清楚楚。

“纱巾谁捡的?”

“我捡的。”

“当时有别人吗?”

“有。”

“几个人?”

“三个。”

“那怎么说是你捡的?”

母亲大吼一声,便手执笤帚劈头盖脸朝他打过来。一会儿,笤帚被打散了,母亲一边歇手,一边开始了第二轮追问。

“为什么撒谎?为什么说是自己捡的?”

“我没撒谎,我觉得就是我捡的。”

“你觉得?别人都看见了。撒谎是品质问题,从小品质不好,长大就得蹲监狱,你知道吗?”

“知道。”

“知道为什么还撒谎?”

“我没撒谎……”

第二轮痛打又开始了。

那天晚上,崔永元的后背火辣辣的,躺都躺不下,只能趴着。第二天,他发起高烧。

现在想起来,崔永元说不会再记得皮肉之苦,记得的永远是母亲的好:“母亲学问不高,也未必懂得多少大道理,但我一直能感受到她的善良、正直以及由母爱而生发的简单、粗暴。她以一种朴素的判断来决定对孩子的要求标准。”

热门专题: